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学院是
绍兴文理学院的二级学院。
办学历史
1956年9月,建立绍兴中等师范学校,设语文教研室。
1970年,绍兴中师改名为绍兴地区师范学校,设语文教研室。
1977年4月,绍兴中师设中文科,开始招收大专学生。
1980年8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建立绍兴师范专科学校,下设中文科。
1988年7月,中文科改名为中文系。
1994年,中文系联合浙江师范大学招收四年制本科生。
1996年4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绍兴文理学院,下设中文系。
1997年,绍兴文理学院开始独立招收本科生。
1998年,中文系与管理系秘书专业合并,组成新中文系。
2001年,绍兴文理学院通过省教育厅“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
2002年,绍兴文理学院开始留学生教学,招收第一批留学生。
2003年9月,绍兴文理学院四年制本科对外汉语专业开始招生。
2004年,绍兴文理学院成立人文学院,下设中文系、国际文化学系、新闻与传播学系(筹)。
2008年,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建设学科。
2010年,学院与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联合试招研究生。
2011年,绍兴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进行一本招生。
2014年,绍兴文理学院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9年10月,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有2个系,2个本科专业。
系:中文系、国际文化交流系
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
师资力量
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专任教师近50名,其中教授18名、副教授25名、博士22名,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入选省“151”人才工程各7人,绍兴市高级专家1人,绍兴市拔尖人才6人。
全国优秀教师:俞志慧
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施俊、王黎君、卓光平、朱文斌
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刘毅青
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王黎君、朱文斌、叶岗、高利华
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刘毅青、施俊、曹禧修、王黎君、朱文斌、叶岗
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高利华
绍兴市拔尖人才:刘毅青、潘承玉、叶岗
内容不全
学科建设
2008年,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被列为硕士学位授权建设学科;2014年开始招收汉语言文学专业学术硕士研究生;2019年开始招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生。
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1个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学科(B类),1个浙江省“十一五”重点学科。
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学科(B类):中国语言文学
浙江省“十一五”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
教学建设
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1个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1个浙江省重点专业,1个浙江省优势专业。
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汉语言文学
浙江省重点专业:汉语言文学
浙江省优势专业:汉语言文学
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国家三等奖3 次、省特等奖1次、省一等奖4次、省二等奖3次、省三等奖5次;学生在《
山西师大学报》《
兰台世界》和各高校学报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个人著作10部,出版学生论文集1部,出版学生文学作品集2部,在《
浙江日报》《浙江工人报》《
教育信息报》《
绍兴日报》《
绍兴晚报》等发表新闻作品500余篇。学生获厅市级以上征文、朗诵、师范技能等竞赛奖项共30项。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1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越文化研究院。
科研成果
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已出版学术著作31部,教材12部,在国家级刊物及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22篇,多篇论文被《
新华文摘》《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等转载或摘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项,省部级项目46项,获教育部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次、浙江省优秀成果突出贡献奖等省市级以上科研奖47次。
文化传统
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的院徽形似古代的印章,内含白色的人文二字和红色的印泥。
现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