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究悲哀的外国语
2004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终究悲哀的外国语》是2004年2月1日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村上春树。本书风格一如他的小说,即生动、机智、幽默,又不乏深入的思考,是一本可读性强的有趣小书。
图书简介
《终究悲哀的外国语》是第一本在国内推出的村上春树随笔集。全书共16篇,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1991-1992年在美国讲学期间写下的散文,内容均为作者在美国的亲身经历,见闻,题材丰富,涉及面广,有对美国社会文化现状的描述,有通过具体事件对美国和日本两国文化差异进行的分析,有作者在美国生活的各种趣闻轶事,还有作者对自已少年时代、恋爱结婚、成名前开酒吧谋生以及家庭生活、夫妻关系的回顾等等。
内容梗概
《终究悲哀的外国语》是村上春树的第一本书信体散文,书中披露了作家大量不为人知的个性趣闻和私人生活。《终究悲哀的外国语》是村上春树1991到1993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学期间寄给日本读者的16封信,主要写了他初到美国的复杂感受,也谈到日美文化差异、爵士乐、电影、风景、女性等。在《“金字塔”景观》一文中,村上坦言自己高中时代不怎么用功,一味和女孩厮混、泡酒吧,补习了一年才考进早稻田大学文学院。《远离卷心菜卷》则历数了他婚后生活的艰辛,东筹西借开了一间酒吧,像“拉车的马”一样起早贪晚干了七年。而在《穿运动鞋去理发店》中,村上还首次吐露了四十岁后为保持“男孩”形象所做的种种努力和烦恼。一直在媒体上不露面不接受采访的村上春树,平时十分注重个人的私密性,因此读者心中的这位作家始终神秘。然而,这次出版的随笔集却打开了解读村上的“另一扇门”,让人看到作品外作家真实的喜怒哀乐,以及人生中的种种际遇。
作品目录
门外的村上(译序)
普林斯顿——写在前面
禁止带入酸梅干盒饭
大学村snobbism的兴亡
美国版“团块世代”
在美国跑步 在日本跑步
斯蒂芬·金与郊外恶梦
谁杀死了爵士乐
伯克利归来路上
黄金分割与丰田·皇冠
关于精力旺盛的女人们的考察
终究悲哀的外国语
穿运动鞋去理发店
描绘“卡弗的国家”罗伯特·阿特曼电影迷宫
远离卷心菜卷
从布鲁克斯兄弟到power book
“金字塔”景观
再见了 普林斯顿
《终究悲哀的外语》后记
点评鉴赏
1.
一本只有208页的开本很小的小书,收录了他九一年至九三年旅居美国期间写的17篇文章。谈异国生活,日美的文化鸿沟,金钱观念,男女平等,爵士乐,过去的生活,写作的缘由,等等等等。
林少华在译序《门外的村上》里说,
“在《终究悲哀的外国语》这本随笔集中,终于让我们看到了门外的村上。而且要看门外光天化日下的现实中的村上,也只有翻开他的随笔。……在随笔中他是个他所欣赏的那种“心不化妆”、“精神上不化妆”的人,使我们得以看到“门外”村上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看到不同于小说主人公的“我”的“我”,看到他与常人有异而又无异的喜怒哀乐以及人生旅途中的种种际遇。”
对的,村上的小说本来就没有什么大而沉重的主题,语言是内敛和安静的,平和坦诚,也有某种辽阔、怅惘和虚无的疏离感。他运用意识流,感觉却很东方;他细致逼真地刻画怪诞的世界,却令人更懂得品味内心莫名的寂寞。而这本读着读着会让人放松傻笑的小书让我感到村上似乎遥远而又近在身边。不紧不慢地,语言一点也不深刻,也不急于表明自己的立场,对什么都不大介意,也不知道算无聊还是有趣……他的这本随笔集似乎远不如小说出名,我却越看越喜欢。说不清楚地喜欢。
顺便再称赞一下林少华的文笔。我学过一年的日语,对日语也算有一丁点儿的感性认识。读林少华的中译本,总会感到林的翻译透明洗练,用村上惯用的语气来说,就是很地道。有些词语和字眼,会觉得非这样翻译不可,不这样不行,找不到更合适的词。据说连台湾也买他翻译的版本。由一个翻译家“承包”了一个外国作家的所有作品,这实在不多见。
林少华是个很好的人。我给他写过信,他的回信居然比我的还要长两倍……
有时候我会想,为何村上现在这么受欢迎呢?他不应该受欢迎到这种程度啊。他们真的读懂了吗?……总之我会不厚道地觉得我读懂了很多大多数人没读懂的东西……
不过,正像他在后记里说的:“我们以为自明的这些东西,对于我们果真是自明的么?当然,我这样的想法恐怕是不适当的。因为追问‘自明性’本身即清楚地暗示出‘自明性’的阙如。”
2.
喜欢读随笔,就是可以随读随想,篇幅不太长,拿得起放得下,小点心,有点儿情调,这情调如果还有点儿调情的艺术那就很完美了。
和正儿八经的文学作品不太一样,它不怎么故意摆出什么姿态,不需要炫技,或者即便炫技也可以比较不那么技巧性地炫,故意让你有点儿看出门道来,于是欣喜,觉得亲切宽厚,但不乏智慧。
还是第一次读村上的随笔,领略了他另一面,很有点意思。
3.
看他的小说从头到晚就是一个孤独感,受了其中最爱那本《斯普特尼克恋人》书大大影响,动辄一孤单就联想到宇宙联想到那些按照各自轨道运转难得难得才可能交汇一次继而又再次各走各道的“星球孤单观”。
于是就定性一般觉得村上春树大人大抵是个孤单至极的家伙,maybe 孤单到孤僻。
而看过《漩涡猫》后开始对村上大人的感触又有改观。完全就是又一个村上大叔。
就像当年看多了小说版的张爱玲后再去看写杂文的张氏倍因她那同写小说时完全不同的审世犀利的可爱而心动不已,直到如今个人还是觉得张氏不去办个调侃实事的报纸委实是我等读者的遗憾。
再说回村上这本随笔。
书名翻译里说到终究“悲哀”的外国语。其实直到最后的后记里才多少有点儿“悲哀”的同感。其他那些篇章里,就算村上大叔再怎么描述在美国旅居生活种的诸多小受歧视及小不适应,我的感觉依旧是一个个“不禁莞尔”从一开始贯穿到我看完整个更像口袋书的小册子。
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穿运动鞋去理发”那篇。大叔提到的剃头理发的时候委实一副委屈的样子,并为他的委屈花了很大的篇章进行说明,什么不是他挑剔,实在是他的头发带自然卷,一般理发师很难修剪好诸如此类。然说了那么多,我还是没有被他的自我辩解给说服,总之看来,其实是这个村上大叔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多闷骚而已。看这一句:“每次都花一小时十五分跑去纽约理发我也认为未免傻气,可不是我辩解,落到这一步,乃是长达两年的种种挫折、绝望、气馁喝失落的结果。”看到了他,他又在说不是他辩解。但我想就算我们女生的头发,也没有几个说真舍得如此时间和精力去打理来着。这个大叔其实还真是个典型的日本中产阶级男:生活看似低调,却实际很考虑品味。看看那些MUJI 啊啥的日本牌子,就是一很好的证明来着。越是看着不经意间形成的舒适随行的感觉,实质可都是花了大精力大心思进行了设计和打扮。照片中村上大叔的感觉给我就就是MUJI 男的感觉,SOHO 的,独自居家的,慵懒的。
除了理发还有很多也都说明了这位大叔十足闷骚的隐藏性格。让我们来看看大叔穿的用的一些BRAND 好了。比如大叔说到没有买衣服的欲望的一篇。没记错的话他说到没有买衣服欲望的时候,多少那种感觉是看自己怪怪的。而大多男人的话,平常没有买新衣服欲望这是一件多么正常的事情呀。这样一比较就可见这位大叔平常还是很注意自己形象来着。倒不是说在乎在别人眼里自己的形象,是一种真的自己穿给自己看,自己满足自己审美的观念。而我是坚持这种自己懂得宠爱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正是闷骚的极致。为什么GUCCI 那么受追捧?LOGO 没有LV 的大没有LV 的明显,可同样有那么大帮忠实粉丝?专业时尚达人就曾说过:GUCCI 就是闷骚的代表。不张扬的情况下,那股骚劲已经释放了来着。如果要把LV 比作大力道的降龙十八掌,那GUCCI 就是化骨绵掌好了。软软的照样把你攻击得趴下。
村上大叔张扬吗?不张扬。村上大叔高调吗?不高调。
可是村上大叔流行吗?相当的流行。喜欢村上大叔的人甚至因为村上大叔而爱屋及乌去追捧爵士啊追捧美食的人多吗?那是相当相当的多。
再来看看喜欢村上大叔的人。随便拉出你身边迷恋这个老男人的几个出来综合综合看看。排除我这样是不是明骚一下的,我可敢打赌5个当中至少4个是闷骚系的来着。
相关版本
副标题: 村上春树随笔系列
原作名: やがて哀しき外国语
作者: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出版年: 2004-2-1
页数: 227
定价: 15.00元
装帧: 平装(无盘)
丛书: 村上春树随笔系列
作者简介
村上春树(1949- ),日本小说家。曾在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戏剧科就读。1979年,他的第一部小说《听风之歌》问世后,即被搬上了银幕。随后,他的优秀作品《1973年的弹子球》、《寻羊冒险记》、《挪威的森林》等相继发表。他的创作不受传统拘束,构思新奇,行文潇洒自在,而又不流于庸俗浅薄。尤其是在刻画人的孤独无奈方面更有特色,他没有把这种情绪写成负的东西,而是通过内心的心智性操作使之升华为一种优雅的格调,一种乐在其中的境界,以此来为读者,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提供了一种生活模式或生命的体验。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12 11:39
目录
概述
图书简介
内容梗概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