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瘰螈(学名:Paramesotriton zhijinensis)是蝾螈科、疣螈属两栖动物。与瘰螈属物种相似,但该种成体头部后端两侧各有3条退化的鳃迹,明显属于童体型;指、趾两侧无缘膜;体背脊两侧各有1条土黄色纵纹;肛后尾的腹鳍褶呈橘红色或橘黄色,此颜色约在尾下的后3/4处消失。
动物学史
织金瘰螈是李松、赵海涛等(李松等,2008;ZHAO,2008)依据采集于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城双堰塘标本命名并依据其形态特征和分子信息研究建立的新种,是除尾斑瘰螈、龙里瘰螈、细痣瘰螈外,瘰螈属有尾类在贵州省内的又一分布。
形态特征
成体:雄螈平均全长112.7毫米,头体长62.7毫米左右;雌螈全长116.8毫米,头体长62.5毫米。
头部略扁平,前窄后宽,头长明显大于头宽;吻长大于眼径,吻端平切,突出于
下唇,吻棱明显;鼻孔位于吻两侧前端;口裂不达眼眶后缘,上唇褶很发达而明显;上、下颌具细齿,犁骨齿列呈“∧”形,齿列的前缘在两个内鼻孔之间会合;舌呈椭圆形,除左、右两侧游离外,均与口腔底部粘连。头部后端两侧各有3条退化的鳃迹。
头体长大于尾长,雄螈尾长为头体长的82.3%,雌螈者为86.9%左右;尾基部圆柱状,向后逐渐侧扁,尾的背、腹鳍褶较簿而几乎平直,尾末端钝圆。
四肢长度大致相等或后肢略长于前肢,后肢略比前肢粗壮;前肢前伸贴头侧时,指端超过眼眶的前缘,前、后肢贴体相对时,指、趾彼此重叠。指4个,趾5个;指、趾略扁,基部无蹼,两侧无缘膜,末端较尖,无内、外掌、蹠突。
皮肤较粗糙,背中央嵴棱明显突起,在躯干及尾的大部分有不规则的横行沟纹,体背部到尾部和四肢背面均散有大小不一的痣粒。
生活时头、体背面为浅黑褐色或土黄色,体背部中央棱嵴两侧各有1条明显的土黄色纵纹,咽喉部腹面和身体腹面黑色,并缀以不规则的橘红色或橘黄色的点状斑、条形斑或线条斑。前后肢基部均有橘红色圆形斑点,肛后尾的腹鳍褶橘红色,约在3/4处其橘红色消失。
第二性征:雄螈肛部隆起大而低矮,肛裂为纵缝状,长6~7毫米,其内壁有指状乳突;雌螈肛部隆起小而高,呈圆锥状,肛裂小呈椭圆形,其内壁无指状乳突。 头骨:头骨长明显大于头骨宽;前颌骨单枚,其鼻突长,与额骨相连接,鼻突中间有骨缝,左、右鼻骨被鼻突分开;上颌骨较短,不与方骨连接,且相距甚远,翼骨前端细尖与上颌骨后端连接;上颌骨外侧间距小于方骨外侧间距,左、右鳞骨后突连线超过枕髁后缘水平位置;鼻骨大,位于前颌骨鼻突和上颌骨之问;额骨大,顶骨较小,额鳞弧较窄,其额骨和鳞骨相接处不膨大。
方骨外侧无钩状突。犁骨齿列呈“^”形,前端会合;角舌骨为软骨质,中部较宽,左、右不相连;上舌骨骨化;基舌软骨有1对短的指状突;鳃弧2对,角鳃骨2对,均骨化;上鳃骨1对,为硬骨。
此外,解剖观察,雄螈的睾丸呈豆形,每侧分为2叶。
卵:卵粒呈圆形,卵径2.7~3.0毫米,动物极棕黑色,植物极灰白色;卵外胶质膜透明,呈椭圆形。
栖息环境
织金瘰螈生活在海拔1300~1400米水流较平缓的山溪里或有地下水流出的水塘中,水质清澈,水底多为石块、泥沙和水草。成螈白天常隐伏在溪底石下、腐叶堆或溪边草丛中,很少活动。
生活习性
该螈在水中游动时四肢贴体,以尾部摆动而缓慢前进或浮到水面呼吸空气。常在夜间外出活动和觅食,觅食时常静伏于水底,当水生昆虫及其他小动物经过嘴边时,即迅速张口将其咬住并慢慢吞下;或者该螈缓慢移向食物,头部对准食物后突然出击咬住食物,然后再吞食。主要捕食蚯蚓、虾类和螺类。在室内饲养时,投喂蚯蚓和水丝蚓,取食正常,生长良好。
分布范围
中国特有。分布于贵州织金双堰塘。
繁殖方式
该螈的繁殖期在每年的4月中旬至6月中旬,卵单生,胶囊呈椭圆形,圆径2.7~3.0毫米。解剖3尾雌螈,其输卵管内分别有卵4粒、6粒、7粒。2007年5月12日观察幼体,全长为62.8毫米,头体长31.8毫米,尾长30.0毫米,此时的幼体还具有3对羽状外鳃。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2012年,经野外动物资源调查,初步估测织金瘰螈现存资源量在500尾以内,资源量极少。根据2006年IUCN的规定,将其濒危等级定为濒危(EN)。
濒危原因
人为因素影响:织金瘰螈的主要栖息地位于织金县城闹市区,受人为干扰较大。经常有人将其捉到宠物市场交易,由于很多两栖动物爱好者对其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并不熟悉,造成家养过程中死亡;在贵定有人把它误认为娃娃鱼进行交易,养殖后发现不是而抛弃;市民经常到塘边垂钓或偷偷下流刺网捕鱼造成织金瘰螈的误捕,由于其腺体发达,身上有股难闻臭味,误捕的瘰螈常被丢到岸上干死;近几年旅游资源的开发兴起,双堰塘已作为织金古城里重要的旅游景点进行开发建设,在塘内修建了人工喷泉、水幕电影,对其生境干扰较大;由于塘边就是马路和闹市,人流量极大,经常有人往塘内倾倒生活垃圾,直接或间接改变了水体生态因子,人为造成了水质恶化。
种群特性制约:根据织金瘰螈四肢纤弱和尾鳍纤薄的身体结构可以看出其爬行和游泳能力较弱,喜食小型螺类和鱼虾,捕食能力不强,食物来源较窄;终生生活在水中,四肢纤细,爬行迁徙能力较弱,不利于种群的扩散,它们只在特定自然环境下才能正常生长、繁殖,一旦环境突变就会带来灭顶之灾。同时织金瘰螈生长缓慢,性成熟迟,繁殖率低;孵化、变态前后发育只能在水中完成,发育时间长、自我保护能力弱,易受大气、水源、饵料、天敌等外界因素影响。
保护措施
织金瘰螈是两栖动物的原始种类,是人类的珍贵生物遗产,开展对织金瘰螈的深入研究和保护,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如不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拯救这岌岌可危的物种,恢复织金瘰螈的种群资源,织金瘰螈终将灭绝,为此提出以下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