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足米虾
米虾属的动物
细足米虾(学名Caridina nilotica gracilipes),属于米虾属。它们有着尖而细长的红色额角,因此也被称为“红鼻虾”。主要分为自然野生和人工养殖两种。国内分布于山东、上海、江苏、安徽等地;国外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印度。
简介
细足米虾是产于我国中南部地区的细足米虾也是一种极为美丽的食藻虾。它们有着尖而细长的红色额角,因此也被称为“红鼻虾”。细足米虾的雌性不但体形接近雄性的十倍大,而且颜色更是丰富多彩。由于没有黑壳虾那样广的适水性,它们在野外的生存环境堪忧。
形态特征
细足米虾体长15~25亳米。额角侧扁,稍长于头胸甲,末端向上翘起;上缘基半部具12~17齿;下缘具7~12齿,较上缘大且排列紧密。头胸甲前侧角圆形,仅具触角刺,无眼上刺及颊刺。尾节背面有4对活动小刺,未端较宽,未缘中央有1小刺,其两侧具三四对长刺,后侧角背面有1对短刺。第一触角柄长约为头胸甲长的2/3。从第二触角鳞片延伸略超过额角末端。第一颚足内肢外缘末端具1长叶片状突起。步足较纤细,不具外肢。第一与第二步足均具螯,螯的掌部显著;指节明显短于掌节,略呈匙状,末端具1簇长毛。第一步足腕节前缘凹陷。第二步足腕节前缘不深凹,长明显大于宽。步足不具外肢。雄性第二步足底节腹缘不具弯角状突起。第三步足指节长度为基部宽度的4~5倍,腹缘具13~15刺;掌节、腕节及长节外侧腹缘刺数较多第五步足最长,指节腹缘约具50枚梳状刺雄性第一腹肢的内肢小,其长度仅为外肢的14,略呈矛状,边缘具羽状毛。雄性附肢细长、棒状,末端稍宽、钝圆,内侧及顶端有10余根硬刺毛;内附肢较短,但粗细与其基部相等。尾肢的结构与中华锯齿新米虾 Neocaridina denticulate sinens相似,身体透明,腹部腹面稍呈棕红色。生活于淡水池沼内的水草丛。繁殖季节在夏秋之间。
繁殖方式
种类
自然野生和人工养殖。
幼虾繁殖
受精卵(水温 27~28度约20天排卵)—排出之卵在水温27~29度时约13小时孵化为无节幼虫---无节幼虫经6次脱皮即变态为水蚤期----跼眼幼虫(水蚤期Zoea stage)孵化之Zoea约3~4天经3次脱皮后变成糠虾期(产卵后7~8天)---约第10~11天后,即可变态为后期幼虫(Post stage) 。
分布
河北(白洋淀、文安洼)、山东、上海、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印度。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7:10
目录
概述
简介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