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竹蒿草
中药
细竹蒿草,中药名。为鸭跖草科植物细竹蒿草Murdanniasimplex(Vahl) Brenan的全草。分布于华南及西南等地。具有清热,凉血,解毒之功效。用于小儿惊风,肺热咳嗽,吐血,目赤肿痛,痈肿疮毒。
别名
斑茅胆草、十二妹、云茅草、红韭菜、黄竹参、十二娘、土牛膝、土牛七、血见愁、土洋参、见血愁。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味甘,性凉。
归经
归肝经。
功效
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
用于小儿惊风,肺热咳嗽,吐血,目赤肿痛,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形态特性
多年生草本,全体近无毛。根须状,多条等粗,粗壮,直径2-3mm,密被长绒毛。主茎不育,短缩,有丛生而长的叶,可育茎由主茎基部发出,单支或2-4支,通常直立,有时上升,高达50cm。叶在主茎上的丛生,禾叶状,长15-35cm,宽0.6-1.5cm;在可育茎上的叶常仅2-3枚,有时多枚,下部的较长,长可达12cm,上部的较短,有时长仅1cm。蝎尾状聚伞花序数个,组成顶生狭圆锥花序,整个花序长约5cm;聚伞花序短,长至2cm;总苞片膜质,早落,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不过1cm;花序梗很短,长至1cm。花在花蕾时下垂,花后上升;苞片早落,约与萼片等长;花梗在果期长约5mm,伸直;萼片浅舟状,长约4mm;花瓣紫色;能育雄蕊2枚,退化雄蕊3枚,花丝被长须毛。蒴果卵圆状三棱形,长4-5mm。种子褐黑色,具多数白色瘤点,瘤点成以胚盖为中心的辐射状排列。花期4-9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500-2000m的疏林草地及林下。分布于华南及西南等地。
相关论述
《广西药植名录》:“凉血,止血,治热症,小儿惊风。”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05 16:21
目录
概述
别名
入药部位
性味
归经
功效
主治
用法用量
采集加工
形态特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