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梗胡枝子
豆科胡枝子属植物
细梗胡枝子(Lespedeza virgata (Thunb.) DC.)是豆科、胡枝子属小灌木,高可达1米。基部分枝,枝细,带紫色,被白色伏毛。托叶线形,羽状复叶;小叶片椭圆形、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稀近圆形,先端钝圆,有时微凹,有小刺尖,上面无毛,下面密被伏毛,侧生小叶较小;叶柄被白色伏柔毛。总状花序腋生,具稀疏的花;总花梗纤细,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花梗短;花萼狭钟形,旗瓣基部有紫斑,翼瓣较短,龙骨瓣长于旗瓣或近等长;闭锁花簇生于叶腋,无梗,荚果近圆形,7-9月开花,9-10月结果。
形态特征
小灌木,高25-50厘米,有时可达1米。基部分枝,枝细,带紫色,被白色伏毛。托叶线形,长5毫米;羽状复叶具3小叶;小叶椭圆形、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稀近圆形,长(0.6-)1-2(-3)厘米,宽4-10(15)毫米,先端钝圆,有时微凹,有小刺尖,基部圆形,边缘稍反卷,上面无毛,下面密被伏毛,侧生小叶较小;叶柄长1-2厘米,被白色伏柔毛。
总状花序腋生,通常具3朵稀疏的花;总花梗纤细,毛发状,被白色伏柔毛,显著超出叶;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长约1毫米,被伏毛;花梗短;花萼狭钟形,长4-6毫米,旗瓣长约6毫米,基部有紫斑,翼瓣较短,龙骨瓣长于旗瓣或近等长;闭锁花簇生于叶腋,无梗,结实。荚果近圆形,通常不超出萼。花期7-9月,果期9-10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辽宁南部、华北、陕、甘至长江流域各省,云南、西藏无分布。朝鲜、日本也有分布。生于海拔800米以下的石山山坡。
繁殖方法
细梗胡枝子的繁殖方法有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两种。生产上主要采用种子繁殖。
种子繁殖:种子繁殖可采用种子直播和育苗移栽的方法进行。
扦插繁殖:3月上、中旬,当细梗胡枝子还未萌发前,将其1-2年生植株主干在离地面5厘米处剪下,截成8-10厘米长的小段,每段应具3-4个节,以50-100根为1捆。将扦穗基部放入100ppm的年BT生根粉溶液中1小时,取出。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8厘米,株距5厘米将扦穗扦入,扦穗入土深度应占其全长的1/2或2/3,土面可露出1-2个节,随即压实土面,浇水。早春气温较低,应搭设小塑料棚增温,50天左右即可生根。4月中旬将塑料棚拆除,加强肥水管理,当年冬季或翌年春季便可定植于大田。
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宜选地形开阔、阳光充足、水源条件好、排灌方便的地方作为种植地。土壤要求肥沃、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砂壤土或轻粘土。地选好后,于头年冬季进行深翻,翌年春播前再进行三犁三耙,犁前每亩施入腐熟厩肥或土杂肥约5000千克。地整平后,开步道作畦,畦宽1.5-2米,步道宽40厘米;四周开好排水沟,以防积水。
移栽:种子育苗的于当年4月上旬苗高10厘米左右时进行移栽,扦插繁殖的于当年12月中旬至翌年春季进行移栽。移栽时,在整理好的种植地上按下列种植点纵向条栽。栽种时按定点挖穴,穴深视根长而定。每穴栽入幼苗1株,栽植深度以种苗原自然生长深度为准,覆土压实,但注意不要窝根。栽后浇透定根水。
田间管理
主要价值
细梗胡枝子以全草入药,主治慢性肾炎、疟疾、关节炎、中暑等证。
参考资料
细梗胡枝子.中国植物图像库.
细梗胡枝子.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7:26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