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柄蕈树(Altingia gracilipes Hemsl.)是金缕梅科蕈树属植物,常绿乔木,高20米;嫩枝略有短柔毛,干后灰褐色,老枝灰色,有皮孔;芽体卵圆形,有多数鳞状苞片,外侧略有微毛。叶革质,卵状披针形,长4-7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尾状渐尖。雄花头状花序圆球形,宽5-6毫米,常多个排成圆锥花序,生枝顶叶腋内,长6厘米。头状果序倒圆锥形,宽1.5-2厘米,有蒴果5-6个;蒴果不具宿存花柱。种子多数,细小,多角形,褐色。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20米;嫩枝略有短柔毛,干后灰褐色,老枝灰色,有皮孔;芽体卵圆形,有多数鳞状苞片,外侧略有微毛。叶革质,卵状披针形,长4-7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尾状渐尖,尾部长1.5-2厘米,基部钝或窄圆形;上面深绿色,干后仍有光泽,下面无毛;侧脉5-6对,在上面不明显,或有时下陷,在下面略突起,网脉不显著;全缘;
叶柄长2-3厘米,纤细,无毛;托叶不存在。
雄花头状花序圆球形,宽5-6毫米,常多个排成圆锥花序,生枝顶叶腋内,长6厘米;苞片4-5片,卵状披针形,长8毫米,有褐色柔毛,膜质;雄蕊多数,近于无柄,花药倒卵圆形,长1.5毫米,红色。雌花头状花序生于当年枝的叶腋里,单独或数个排成总状式,有花5-6朵;花序柄长2-3厘米,有柔毛;萼齿鳞片状,子房完全藏在花序轴内,花柱长2.5毫米,先端向外弯曲。头状果序倒圆锥形,宽1.5-2厘米,有蒴果5-6个;
蒴果不具宿存花柱。种子多数,细小,多角形,褐色。
主要变种
细齿蕈树(Altingia gracilipes Hemsl. var. serrulata Tutch.):乔木高12米。叶卵状披针形,先端尾状渐尖,基部钝或稍圆,长4-6.5厘米,宽约2厘米,边缘有小钝齿。头状果序有蒴果5-6个,直径1.5厘米。分布于中国福建及广东东部。它和细柄蕈树的区别在于叶边缘有小钝齿。树皮里流出的树脂含有芳香性挥发油,可供药用,及香料和定香之用。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600米以下山坡,山脊阔叶林内。喜光树种。天然生长在向阳山坡,山麓、道路边等。常于
甜槠、
钩栗、
杜英、
栲树等常绿阔叶树混生,而细柄蕈树占优势,处于上层林冠。对土壤要求不甚严,一般酸性的山地黄红壤、黄泥沙土上均能生长良好,不耐水湿。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浙江南部(龙泉、庆元、文成、泰顺、松阳和丽水等)、福建及广东。
繁殖方法
采种
选择30年生以上健壮母树采种。在10月下旬当蒴果呈栗褐色时,用采种刀钩下果枝,摘取果实。放在太阳下曝晒多天,直到蒴果开裂。上下翻动,使种子从蒴果孔洞中掉出。出籽率仅0.8-1.2%。种子晒干后袋藏。种子千粒重2.9克,每斤种子5.5-6万粒。场圃发芽率3.3-5%。
育苗
选用黄壤土或沙质壤土育苗。春播,在2月下句、3月初播种。条播行距20厘米,播种沟宽68厘米,用木板稍压实,将种子均匀撒在播种沟,用焦泥灰或细土覆盖,每亩播种量5-7.5千克。再盖狼衣草或稻草。播后约一个月发芽出土。苗木高生长以7-9月生长较快,占全年生长量70%,根径生长较快在8-10月,占全年生长量53%。一年生苗高28厘米,可以上山造林,小苗需移植一年。每亩可产苗3万株。
栽培技术
选地
细柄蕈树对立地条件要求中等,幼龄较耐荫一般在山坡的中、下部,具有中等以上厚度土层的采伐迹地、多代杉木采伐迹地或多代杉木萌芽林地等均可以造林,挖明穴回表土,穴的规格为50厘米×50厘米×40厘米。
种植
细柄蕈树的侧枝发达,自然整枝较差,其造林密度根据不同造林目的而异。营造用材林的初植密度可大些一般栽植3000-3500株/公顷,以后逐步间伐;营造薪炭林或食用菌原料可略小些一般为2500-3000株/公顷,以便利用其侧枝发达的特性多获薪材或食用菌材。细柄蕈树可进行冠下造林,以改造杉木、马尾松低产林。在林冠下造林可采用暗穴,穴的规格为50厘米×50厘米×30厘米,其套种的密度视针叶林生长情况而定,低产针叶林密度大,可先行强度间伐,细柄蕈树套种的株数可多些;若密度较小,可直接在林冠下套种细柄蕈树。
抚育
细柄蕈树的生长速生期较早,为促进幼林生长,应加强管理,造林后头3年每年锄草松土2次,以后至林分郁闭前每年锄草1次;若以培育商品材为目的,幼林郁闭后要适当修剪侧枝和多余的萌条,以促进主干生长,修枝时间从秋到早春均可进行。为调整合理的生长空间,促进幼林的正常生长,需适时进行般幼林郁闭后第4-5年进行1次间伐间伐,强度视造林目的和树种组成而定。
主要价值
树皮里流出的树脂含有芳香性挥发油,可供药用,及香料和定香之用。木材心边材略明显,边材浅红褐或黄褐色,心材红褐色,有光泽。纹理斜或略交错,结构甚细,均匀,重而硬,干缩大,强度中,干燥不易,有翘裂现象。耐腐性中等。油漆后光亮,胶粘容易,不劈裂。可做造船、枕木、桥梁、纸浆等用材。是培养香菇的最好木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