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子龙(Amesiodendron chinense (Merr.) Hu)是无患子科、细子龙属乔木,高可达25米,树皮暗灰色,小枝粗壮,小叶薄革质,有时披针形,两侧稍不对称,基部阔楔形,边缘皱波状,花单性,花瓣白色,卵形,鳞片全缘,顶端反折,背面和边缘密被皱曲长毛;花药被疏柔毛;蒴果的发育果爿近球状,黑色或茶褐色,5月开花,8-9月结果。
乔木,高5-25米,
树皮暗灰色,近平滑,内皮褐色;小枝粗壮,有浅沟纹,暗红褐色,被短柔毛。叶连柄长15-30厘米,叶轴被短柔毛或近无毛;小叶3-7对,通常4-6对,薄革质,第一对(近基)卵形,其余的长圆形或长圆状
披针形,有时披针形,两侧稍不对称,长6-12厘米,宽1.5-3厘米或稍过之,顶端短渐尖或有时骤尖,钝头,基部阔楔形,边缘皱波状,有深割的锯齿,干时两面褐色,背面有时被微柔毛;侧脉纤细,10-12对;小叶柄长4-8毫米。
花序常几个丛生于小枝的顶端,间有单个腋生,密被短绒毛;花单性,花梗长2-3毫米;萼裂片长约1毫米;花瓣白色,卵形,长约2毫米,鳞片全缘,顶端反折,背面和边缘密被皱曲长毛;雄蕊8或有时9,花丝长3-4毫米,密被长柔毛,花药被疏柔毛;子房和花柱被绒毛。
蒴果的发育果爿近球状,直径2-2.5厘米,黑色或茶褐色,外面有瘤状凸起和密集的淡褐色皮孔;种子宽约2厘米。花期5月,果期8-9月。
分布于中国
广东、海南各地、云南南部,为海南常见树种之一。生长在海拔300-1000米处的密林中。
果熟期8-10月,果实由青变为深褐色,果壳木质化,外表具有瘤状体,即陆续成熟,成熟的果实不脱落,沿背缝开裂,种子脱出。
种实含淀粉和油脂丰富,易遭兽食和虫蛀。采种应掌握果实大熟,少数开裂,种子尚未落地时,在树上采摘,或地下随落随收。采集的果实,稍阴干后,果壳即开裂,除去果壳,即得种子。种子千粒重1880克,发芽率81%。发芽力不易保持,种子不能曝晒,不易脱水,宜随采随播或混沙短期贮藏。
种皮不易吸水,播种时需用清水浸种一昼夜或轻轻打裂种壳,轻打破壳的种子,可提早半月发芽,且发芽整齐。种子发芽时日平均气温需在20℃左右,发芽期不甚整齐,丛发芽始期至终期,前后约需2个月的时间。将当年采集的种子密播与沙床或苗圃催芽,至次年春苗木转木质化后,在移植育苗容器内培育。苗期生长速度中等,抗性较强,能耐高温及轻霜,南亚热带地区一般可在露地安全越冬,不需要遮荫及防寒措施。少有病虫危害,对水肥条件要求中等,幼苗生长旺盛,每月追肥1-2次。1年生苗高50-60立方米,地径1厘米,可出圃造林。
种植:选择石山谷地、山坡下部、溪边等水肥较好处造林,亦可选择次生疏林下栽植。及时清理杂草,保留原生灌木与乔木。块状整地,规格40厘米×40厘米×25厘米。早春或雨季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