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嘴杓鹬(学名:Numenius tenuirostris)是一种
濒危的
杓鹬(已于2024年11月18日被宣告灭绝)。它们在
西伯利亚针叶林内的
沼泽及
泥炭沼泽繁殖,且是
候鸟,会迁徙至
地中海的淡水环境过冬。一些细嘴杓鹬曾在
欧洲西部、
加那利群岛、
亚速尔群岛、
阿曼、
加拿大及
日本出现。
细嘴杓鹬是中等身形的杓鹬,长36-41厘米。翼展长77-88厘米。它们的大小如中杓鹬,但
羽毛却较像
白腰杓鹬。繁殖时的成鸟上身呈灰褐色,下背部及
臀部呈白色。下身呈白色,有深褐色的斑纹。两侧有
圆形或心形的斑点。成鸟平时的羽毛相似,但两侧有较小斑点。雄鸟及雌鸟相似,但雌鸟的喙较长,目的是避免雄鸟及雌鸟争夺食物。雏鸟的
羽毛像成鸟,但两侧有褐色的斑纹,心形的斑点只在第一年的
冬天才出现。
与中杓鹬相比,细嘴杓鹬的
胸部、尾巴及翼底较白,而喙较短及幼长,喙底较直。中杓鹬与细嘴杓鹬的斑点亦有所不同,中杓鹬的呈箭咀形,而细嘴杓鹬则呈圆形或心形。细嘴杓鹬的
头上有深色的冠,肩膀呈白色,有点像中杓鹬。细嘴杓鹬的外表在野外很难见到。细嘴杓鹬比其他杓鹬较白,翼底呈白色,两侧有明显的斑点。
细嘴杓鹬属于森林鸟类,在
西伯利亚有大面积适宜栖息地。它们成功繁殖的比率不明,而现存有多少基因流动亦不明。理论上它们可能逃避至一些不能涉足的地方,但亦相信只存有很少数量。
唯一详细纪录的细嘴杓鹬巢穴是于
1924年在西伯利亚
鄂木斯克近塔拉的地方发现。虽然曾进行详细搜寻,但它们的巢穴自此不明。根据巢穴判断,该种鸟类可能具有森林群居性质。
细嘴杓鹬主要以喙在软泥中觅食细小的
无脊椎动物,也会在地面上找细小的食物。它们是高度群居的
鸟类,在繁殖季节以外也会群居,甚至与其他如中杓鹬等其他杓鹬一起生活。
细嘴杓鹬是世界上最
濒危的鸟类之一,它的消亡速度很快,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于
摩洛哥还可以记录到过百只的大群,但20世纪80年代只有103笔纪录,90年代再降至74笔,而自从1999年以来就没有确实的存在纪录。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8年 ver 3.1——极危(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