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科学家发现人体
生殖道支原体可能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1995年,美国科学家文特尔(C.Venter)领导的研究小组,对这种支原体的基因组成进行了
测序,发现它仅有480个基因。如果在480个基因中辨认出细胞生活必不可少的“基本基因”,那么就有希望人工合成这些基因——一段不长的
DNA分子。
文特尔的方法是破坏一个又一个
基因,看哪些
基因是绝对不可或缺的,终于筛选出了300个对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
基因,但其中的100个
基因的重要性尚不清楚。
文特尔以及其他一些科学家认为,如果能人工合成这300个基因的DNA分子,再用一个细胞膜把它和环境分隔开,在培养基中培养,让它能够生存、生长和繁殖,组装细胞就成功了。科学家已经能够合成长度为500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文特尔估计生殖道支原体的DNA的碱基对比这要多100倍,因此,DNA的人工合成还需要方法上的创新。怎样给DNA分子包上细胞膜也是一个难题。他们的设想是,把生殖道支原体细胞的DNA破坏掉,再把人工合成的基因组“注入”支原体细胞,但是还没有找到好的“注入”方法。
另一方面,随着物理技术和微制造技术的发展,相继出现了一些精密操纵
微米甚至纳米级微粒、微滴的
使能技术,如
光镊、激光引导直写(LGDW)、微滴喷射、微笔、蘸笔纳米技术等。这些技术利用光、电、热和压电等物理效应,可以操纵粒子在
三维空间进行组装。其中一部分
使能技术由于对细胞的生理伤害较小,已经被用来组装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