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爱
网络用语
练爱,是一个网络用语,是“练习去爱”的简称。恋爱是人生的必修课,但很少有人能在一次恋爱中就找到合适的另一半。更多的人是在一次次的恋爱中受伤,然后成长,直到找到那个他(她)。
现象
《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谈恋爱的比例达到四成以上。在本报记者随机调查的10位单身男生和10位单身女生中,有7位男生和5位女生希望能在毕业前找个对象。其中4位男生和3位女生表示会为此降低择偶标准。对此,高校学生处的老师们认为,大学生活应以学业为重点,对一些不太健康的恋爱观,学校会对此加强引导。至于为了排遣寂寞而谈恋爱的做法,那就更加不可取。 “大四忙恋爱”现象不仅存在,而且随着毕业时间的临近而升温。
练爱
“练爱”随毕业临近而升温
对于有些大学生来说,如果不在大学四年中谈一次恋爱,就犹如白读了一次大学,很是遗憾。“其实一直都想谈一次恋爱,要是大学四年都没有谈过恋爱那简直非常遗憾。前几天两位师兄才跟我说大学的时候没拍拖太遗憾了,叫我赶紧找一个。”广东工业大学的小李坦城说。
为了尽快找到男(女)朋友,不少人甚至不惜为此降低找对象的标准:身高是否合——相貌是否般配,是不是广州户,年龄是大是,都罔然不顾,坚守三年的心理防线也因此而功亏一溃。
说起急于冲刺黄昏恋的原因,主人翁小李的一段精精辟言论或许能代表众多大学生的心声:“大学是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经历,爱情自然不可或缺,找一个男朋友证实自己的魅力,不让大学留有遗憾,是必须完成的大事。
观点
观点一:恋爱就是要练习去爱
不谈恋爱是很遗憾
“重在练而不在爱”,山盟海誓面前,鲜有学生承认恋爱不是冲着“爱”这个神圣的字眼去的,但“恋爱就是练习去爱”的观点在校园却甚有市场。
2009年将从河南理工大学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的丁珠,大学期间有过一次并不成功的恋爱经历。“刚入校什么都不懂,不知道怎么就在一起了,也不知道最后怎么就分手了,单纯得很。其实,就是某一天发现他对我不够好,就开始吵架,吵多了自然就分手了。”忆及大一时候的一段感情,她用“很不理智”概括。
“学习谈恋爱”对于大学前的丁珠来说,是“想也没想过”的事情。像许多同学一样,从被禁锢的高中走出来,进入大学以后,“像脱缰的马儿自由自在”,丁珠的爱情从大一开始,但不到一年便维持不下去了。
“不能说如果当时双方都互相体谅一些我们就一定能走到最后,但至少会走得更长一些。”很多大学生都曾经留下和丁珠一样的遗憾。
“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在追悔过去的某一段感情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引用这首题为《后来》的流行歌曲。
“在感情的波折中慢慢明白什么才是爱,慢慢学会怎么去爱,想来,恋爱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但大学时候只知道恋,没想过要练,要学。”
浙江林业大学的辅导员殷老师很赞同“恋爱就是要练习去爱”的观点。她认为,虽然感情不是数理化,不能套用公式,但是适当的学习还是很有必要的,她非常提倡学生学习一些恋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尤其是与人沟通的能力。
观点二:爱情不是一份作业不需要刻意学习
重庆大学工科毕业的王萌认为“刻意去学习恋爱”是对爱情的一种侮辱。他尤其反对学校开设统一的“恋爱课程”。
“这种统一的大课其实是学不到什么东西的,学生时代的爱情多么纯洁,怎么可以当做一份作业来做,”他认为,两个人在感情上多一些磨合多一些共同经历的困难未尝不好,这才是真正的爱情,仅仅靠恋爱的技巧肯定是不可能最终维持一段感情的。
“应该给MM留下什么样的第一印象”“如何和MM展开进一步接触”……针对网络上随手可得的这些类似于“如何追女朋友”的心得和技巧文章,浙江林业大学的辅导员殷老师表示,这其中有不少值得学习的精髓的东西,但确实也在有意无意中将恋爱功利化、功课化。恋爱是两个人共同培养的结果,不仅需要技巧,更需要两个人成熟的性格和真挚的感情,而这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或改变的。
“很多女生都喜欢比自己大的男生,因为他们更体贴人,更懂得关心人,但我并不看好那些哄得对方一时开心,建立在技巧之上的恋情。”尽管不赞同刻意学习恋爱技巧,但王萌也认为恋爱本身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次恋爱能够让人成长很多”。
“爱情不是铅笔写错的作业,你拿橡皮轻轻一擦就可以擦掉,你可以从自己或者别人的恋爱留下的痕迹中体味、领会,恋爱如果可以学习,那也是个人化的事情,而不是开设一门统一的恋爱课程就可以解决的。”王萌说。
观点三:多数人认为“练爱”不太理性
对于大学里即将毕业的学子突然发生的种种恋情,一些学生认为这种现象可以理解,因为有些毕业生的确希望尝试轰轰烈烈地谈一次恋爱,不让自己留下遗憾,特别是自己爱慕多年的人,还不抓紧时机表白是很可惜的。
但在采访中,有的大学生表示,大四是处于分离在即的特别时期,有真正爱情的比例十分低。在大学相处了几年的情侣都会分手,何况是突如其来的“爱情”。
受访学生大多数都认为,即将面临的现实出路应该成为首要考虑的问题,如果是为了满足心理需求而忙着“练爱”,这样的仓促恋爱是很不成熟,也很不理智,对双方来说都不太负责,也会产生一定的危害。
观点四:高校老师:为了排遣寂寞谈恋爱不可取
就要毕业了,高校大四学生兴起了恋爱风潮,不少学生为了填补大学生活恋爱的空白甚至不惜降低求偶的标准。对此,在高校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又是怎么的。
华南师范大学的一位负责人说这种现象可能存在,但不是很多。学校对于大学生谈恋爱的态度向来是不提倡、也不反对,当然对于一些不太健康的恋爱观,学校还是会对此加强引导。该负责人说,对于大四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面临着就业问题,把心思放在找工作上,实现顺利就业才是重点。
广东工业大学的一位老师认为,大学生谈恋爱是法律允许的自由,学校也相信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大学生在对待自身恋爱问题时能采取谨慎认真的态度。对于有些同学觉得大学生没有谈恋爱是遗憾的看法,该老师认为,大学生应以学业为重点,把注意力放在学业上。至于为了排遣寂寞而谈恋爱的做法,那就更加不可取。
方式
网络成为自觉学习的主要方式
练爱
浙江林业大学的辅导员殷老师曾经在学生的QQ空间里发现了一篇转载的文章《碰到这样的女孩就应该娶她》,后来,在大学生聚集的校内网上又发现了这篇转载率非常高的小文。
“其实学生心底里都有杆秤,他们会思考什么样的男孩、女孩适合成为自己的伴侣,也会从明星的八卦,朋友的故事中联想自己感情中的一些问题。冲动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是确实想得挺多。”殷老师说,学生空间和日志中大量转载的类似于“恋爱应注意30条”,“一位母亲给女儿的20条忠告”之类的小文和文章回帖给了她不小的震动。
“恋爱”之所以很长一段时间被不少大学明令禁止,很重要一个原因是认为学生不理性,容易出事。
在北京十余所高校的BBS论坛上可看到,“love(谈情说爱)”版面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热门版面,并常常能在每日的“十大热门帖子”中占据一席之地。这些帖子中除了网友们认为的讲述两个人的甜蜜生活的“炫耀帖”和因为感情问题导致种种矛盾的“怨念帖”以外,最多的便是各类咨询帖。
“怎么办,”“到底是谁的错呢,”“情人节有没有能把MM感动得稀里哗啦的礼物,”“要去BF(男朋友简称)家了,给他爸妈买什么东西比较合适呢”类似的帖子在各个大学生聚集的论坛上遍地都是。
“本身有困惑,但可能有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羞于开口,而网络的匿名性给他们安全感,也或者是从网络中能够得到更多的答案,所以他们选择发帖,但我们不能否认这是他们的一种学习方式,渴望得到指导和解决。”作为辅导员,殷老师对于此类帖子都非常关注。
恋爱课:学习如何经营一份爱情
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何老师将网络中恋爱咨询帖的盛行归结于学生青春期特点和恋爱自身的特点。
“并不是学校缺乏恋爱教育和指导的课程,而是恋爱本身对学生来说是一件较为私密的事情,因此个体性的辅导对他们来说帮助更大。”何老师介绍,从2007年开始,北大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便开始策划“恋爱工作坊”。
“恋爱工作坊”分为“恋爱相识工作坊”和“恋爱成长工作坊”,分别邀请单身同学和情侣参加。工作坊在心理健康中心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行组织开展,通过一些场景设计、角色扮演等,了解自己的爱情观、两性的差异等,学习如何与人沟通、建立信任关系。
“我们所说的恋爱课,并不是要组织起一个传统的课堂来,而是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学习如何经营好一份爱情,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好跟恋爱相关的各种关系。”何老师认为,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恋爱”是一个敏感的、隐私性很强的词,很多人在遇到困难或者有困惑的时候不愿意让太多的人知道,所以个体咨询和网络的匿名咨询是一种很好的解惑方式。
“两个人的天地,有朗朗圆圆秋月,有春华夏草秋蝉冬雪,也会有风雷雨雾。有一百个人,便会有一百种恋爱,恋爱同样需要成长。”“恋爱工作坊”的宣传语中特别突出了恋爱的“成长”两字。无论恋爱的鸡蛋可以画多少遍,无论恋爱可不可以成为一份作业,“成长”两字在校园恋爱中都没有异议
活动
是我们寻找的方式不对,还是我们再一次在失败中失去了勇气,不敢再尝试,于是,国内各大城市日前兴起一种名为“以假装为名让我们恋爱吧”的活动,让都市里的单男单女以“假装恋爱”的名义,真诚地“练习恋爱”,早日摆脱“单身公害”。
这是一场以爱为名的游戏吗,还是只不过是一种变相的相亲,“我们要跟相亲活动和所谓一夜情划清界限,”活动发起人说,“我们只是单纯地体验爱与被爱。先不要想回报,单纯地体验为一段恋情自己该付出什么,也许更有益于越来越多‘爱无能’的都市人找到爱的方法。”
花7天来练习爱
这其实是网上一群热心玩家组织的一个活动。
任何成年单身男女,皆可报名参加此活动。除了写下自己的基本资料,还要简单填写“你对自己的一句话评价”、“你期望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期待怎样的一场恋爱”等问题。
活动当天,7小时的一连串互动游戏,让参加者在游戏中深入了解,在游戏中增进感情,由陌生到熟悉。7小时后,参加者选出愿意与之度过浪漫7天的伴侣。配对成功的参与者,则领取主办方交给的“浪漫作业”,一起开始浪漫7日的旅程,“练习恋爱”。7天后,向大家报告“练爱”进程,并可自由决定是否继续两人的“恋爱关系”。
别看这个“假装恋爱”的活动听起来有些异想天开,国内各地都有“假装恋爱”的活跃分子。深圳是国内最早兴起此类活动的地方,第一期活动在2009年6月份举行,参与者响应也最热烈。8月初又开始了第二期活动。此外,天津、武汉在8 月份也纷纷有网友开始组织“假装恋爱”的活动。有的参与者甚至将心中暗恋已久的对象邀请到活动中来,趁机“配对”表白。
如何真诚地“假装爱”
2009年7月,广州举办首届“练爱7天”活动,从下午2点,一直到晚上11点,20位男女在室内、室外的一连串游戏中,玩得不亦乐乎。尽管最后“战绩”看起来不算辉煌,由报名的300多人中筛选出来的20 位参加者,最后成功配对的只有两对。
“我想这正是参与者真诚慎重的表现。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参与者年龄在 23岁-30岁之间,很多人的确是把这活动当做寻找另一半的一次机会,所以对对象的选择会更慎重些。”组织者说,“不过以活动进行的情况看,即使现场没配对成功,大家也成为好朋友,今后有互相了解的机会。至少,这是一种开放的态度,而非拒人于千里之外。”
“此活动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在恋爱中学习、成长。或者你能在这次活动中找到真爱,找到友情,甚至认清自己对恋爱的想法。”活动发起者Bobby说,“我们活动目的很单纯,只为让大家体会真爱,感受被爱,学会如何去爱,在紧张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减少因为爱情而增加的烦恼。”
“勇气其实是许多人缺乏的。很多人在假装的名义下,也许更容易放松去尝试。况且有个确定的时限,7天后即使不合适,双方压力也没有那么大。”Bobby说,“所以,勇气与表达方式,是‘练爱’的重点。”
专家提醒
不要把恋爱变成“练爱”
据2006年年二月刊登于《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虽然有四成大学生在谈恋爱,但有八成是不打算结婚的。无独有偶,2005年在南京进行的一项针对女大学生的调查,“你觉得你的男朋友会成为你未来的伴侣吗,”80%的女大学生回答“不是”。
就此问题访问了一些教育和心理领域的专家。广东省医学伦理学研究中心的副主任董玉整认为,像黄昏恋这种为了恋爱而恋爱的行为,是一种“恋爱孤立主义”,是把恋爱变成了“练爱”。他说,近年来,有些人过分夸大了恋爱与婚姻的非必然联系关系,把恋爱和婚姻完全隔离开来。有些大学生大声宣扬“只谈恋爱不结婚”,表面上是一种“爱情至上主义”,实际上是对爱情功能的一种贬低,是对神圣爱情的一种亵渎。
华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张敏强表示,黄昏恋这种做法是非常幼稚的,对待感情的事情不能这么轻率。谈恋爱是需要花时间和感情去投入的,为了追求一时虚荣而谈恋爱,可能会对以后的生活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广州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骆风教授也表示,这种为了谈恋爱而谈恋爱的做法是很不严肃的,不仅会严重地伤害对方,对自己也是极不负责任的。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6 13:34
目录
概述
现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