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翅蚊蝎蛉
蚊蝎蛉科蚊蝎蛉属动物
纹翅蚊蝎蛉(学名:Bittacus strigatus)是蚊蝎蛉科、蚊蝎蛉属昆虫。前翅长20~26毫米。头顶黄褐色。单眼三角区黑色。喙深褐色。触角褐色被毛。胸部背板黑褐色,无浅色中带;侧面及足黄褐色,股节端部及胫节两端加深。翅透明,浅黄色;翅痣黑褐色明显;斑纹褐色,浓密的黑褐色雾状斑分布成4条横带,其中2条后部连接成“V”形。雄性腹部1~6节黄褐色。生殖肢基节后缘中部微凹。阳茎叶阔;阳茎丝细长,盘绕成环。尾须细长。载肛突上瓣鹅颈状,顶端向头部弯曲,具毛簇;下瓣较短粗,向下钩曲。
形态特征
前翅长20~26毫米。头顶黄褐色。单眼三角区黑色。喙深褐色。触角褐色被毛。胸部背板黑褐色,无浅色中带;侧面及足黄褐色,股节端部及胫节两端加深。翅透明,浅黄色;翅痣黑褐色明显;斑纹褐色,浓密的黑褐色雾状斑分布成4条横带,其中2条后部连接成“V”形。雄性腹部1~6节黄褐色,第7、8节黑褐色。上生殖瓣黑褐色,宽阔,长于生殖肢基节,端半部向腹面弯曲,末端向内突起,突起上密生小刺。生殖肢基节后缘中部微凹。阳茎叶阔;阳茎丝细长,盘绕成环。尾须细长。载肛突上瓣鹅颈状,顶端向头部弯曲,具毛簇;下瓣较短粗,向下钩曲。
近种区别
纹翅蚊蝎蛉与淡黄蚊蝎蛉(Bittacus flavidus)近似,不同之处在于纹翅蚊蝎蛉3对足股节颜色不一致,前足股节黑褐色,而中后足则黄褐色;阳茎叶末端平齐,看似1片,未明显分成2叶。而淡黄蚊蝎蛉3对足颜色一致;阳茎叶明显为2片,载肛突指状,较短,末端渐 细,无明慰膨大。
栖息环境
纹翅蚊蝎蛉一般生活于湿润的环境中。常在有溪水流动的山沟、林下开阔的平地,长有茂盛的草本和灌木植物丛中活动。由于足的特化,它们不能站立或行走,只能用前足和中足将自己挂在物体上。纹翅蚊蝎蛉对湿度要求十分严格,在被带离高湿度的原始环境之后,很容易失去活力而死亡。
生活习性
纹翅蚊蝎蛉为捕食性昆虫,捕食方式大致分为以下3种:一是用前足将身体悬挂于植物上,伸展后足,伏击撞到的小虫;二是悬挂时用后足在周围主动扫动捕猎;三是在飞行中捕捉猎物。少数情况下,纹翅蚊蝎蛉也会从其他个体那里抢夺或盗取猎物,甚至同类相残。抓到猎物后纹翅蚊蝎蛉立即将猎物送到口器旁,用上刺破后者的体壁,将喙插入取食;取食完毕后,将剩余的残渣丢弃。纹翅蚊蝎蛉的幼虫为腐食性,取食土壤中各类有机物残渣,主要为死亡的节肢动物尸体等。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河南(白云山)、陕西(太白山、南宫山、宁陕)、湖北(神农架、房县)。
繁殖方式
一般一年发生1代,以卵或幼虫滞育越冬。成虫大多于翌年7~8月羽化。纹翅蚊蝎蛉在求偶时有着独特的“献礼”行为。雄虫捕捉到猎物后,会进行短暂取食。如果猎物符合需要,它将用后足继续抓住猎物,在植物间做短距离飞行或挂在叶片上,翻出腹部的性信息素腺,释放性信息素以吸引雌虫。这种以猎物作为彩礼的求偶行为,在其他昆虫中比较少见。纹翅蚊蝎蛉两性之间采用面对面的方式进行交配,交配方式迥异于长翅目其他科昆虫,甚至在整个昆虫纲中都是比较罕见的。
通过详细的野外观察和人工实验研究了纹翅蚊蝎蛉雌虫对雄虫的选择。两个性别的纹翅蚊蝎蛉每天都与不同的对象交配多次。雌虫有区别地对待雄虫,对送小或不合适的“彩礼”的雄虫拒绝与其交配或只交配短时间,这样雄虫不足以完全地射精。即便“彩礼”被接受,交配时间的长短还与“彩礼”大小有关。
主要价值
纹翅蚊蝎蛉在林区的生态平衡中具有一定的意义,是一类重要的生态指示昆虫。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3-31 14:33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近种区别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