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馆
纪念有卓越贡献的人或重大历史事件而建立的建筑物
纪念馆(Museum)是为纪念有卓越贡献的人或重大历史事件而建立的陈设实物、图片等的建筑物,用声、光、电、图、实物等多方面来表现事件的精神。
词语释义
纪念馆是纪念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人物的机构。大多以事件发生的地点和人物出生、居住、工作的地方为馆址,保存和恢复历史原状;也可另辟馆址,集中陈列有关历史资料或人物生平资料。
历史演变
中国历史上以不同形式、不同名称建立的纪念馆连绵不断。
公元前5世纪在山东曲阜的阙里孔子故居建立的孔子庙堂是中国最早的纪念馆。孔子庙堂的出现源于华夏民族在远古形成的祖先崇拜与祭祀。
《国语·鲁语》记载:“夫先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大意为:圣王制定的祭祀礼节是:制定对人民有益法规的人,就祭祀他;为国家辛勤做事而死的,就祭祀他;劳苦功高安定国家的人,就祭祀他;能够为国抵抗大灾难的,就祭祀他;能够抵御大祸患的,就祭祀他。此为鲁哀公创建孔子庙堂的历史背景,由此可见孔子庙堂的出现,包括之后不同古代纪念馆的出现并非偶然。
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卒于北伐前线的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城南约20公里),其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死后又被蜀汉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建立了“武侯祠”来纪念诸葛亮。
公元760年春,杜甫在友人的帮助下,居住于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的茅屋内;公元761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1952年,杜甫草堂经全面整修,正式对外开放。
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中收复台湾后,将台南地区作为他经营的中心,他去世后,台湾人民在清初即建开山圣王庙作为纪念,光绪元年(1875年)清廷赐郑成功延平郡王称号,庙再扩建,改称“延平郡王祠”,这座祠是纪念第一位抗击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民族英雄纪念馆。
由孔子庙堂到诸葛武侯祠,由杜甫故里到郑成功祠,这些古代的“纪念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
具体案例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5 14:03
目录
概述
词语释义
历史演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