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牛顿(1725-1807年),生于伦敦,11岁时随父亲出海。后加入海军,继而从事贩卖
奴隶的勾当。一次在海上遇险的经历使他的生命发生了改变。1764年成为奥尔尼(OIney)教区的副牧师。1780年成为伦敦圣玛丽伍诺斯教堂(st. Mary Woolrloth church)的牧师。他的传道满有力量,并且一生坚决反对奴隶贸易,这些都深深影响了年轻的威伯福斯。
上面这一首“奇异恩典”可以说是作者牛顿 . 约翰的自传。他虽然是一位伟大的
布道家,又是圣乐
诗人,无论是他所写的圣诗或讲道,都有极大的感力,他一生都不能忘记,他原来在罪中生活,作罪奴隶;那是蒙神恩典,才把他从祸坑内和淤泥中拯救出来,所以他口唱新歌(共写了二百八十首圣诗,似乎以“奇异恩典”这一首为代表作。)
他在七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但
虔诚的母亲在生前不断为他得救祷告,也盼望他能做牧师,终于在三十年后才得见果效。他幼年随父亲航海,染上水手放荡恶习,吃喝嫖赌,无所不为。后来被征兵,曾逃脱又被捉回。以后利用海运做贩卖
奴隶生意,想不到因闹出事来,自己反在非洲沦为奴隶,备受痛苦,幸亏父亲知道,派人把他救回。在他乘船途中,忽遇大风浪,船几乎沉没,他知道自己一生离弃神,于是认罪悔改,得以平安回国。重生以后,生命有了奇妙改变,献身终生为主所用。
由于他学历太浅,只读了两年的书,所以不够资格被按立牧师,但他并不灰心,仍努力自学,除研读
神学以外,他学
希腊文,希伯来文等。经十六年努力,终于获圣公会按立为牧师,被派往奥尔尼工作。因为他有重生的经验,为人谦和,满有爱心,圣洁自守,在属灵生活上又继续不断地追求,所以讲道十分有能力,许多人从他得到帮助。他在那里大见果效之后,又应邀去伦敦工作,并出版了一本讲道集,名为“弥赛亚”,很受欢迎。
他竭力主张传
福音,领人信主
耶稣得救,与有些教会重仪式不同(有的墨守教会中的规矩,例如若非会友请求,牧师不能自动去探访他们)。他除了主张废除奴隶制度以外,也推动教会家庭化,把福音带到每一个人的家里,他工作无论怎样忙碌,都乐意与人个别的交谈,以便在特别的问题上帮助人。他的讲道也影响了许多牧师,使一些人大发热心,竭力向海外宣扬福音。牛顿的属灵儿子多马?司各脱,是
牛顿等人所筹组的“教会传道会”的首任秘书,海外差传之父威廉?克理受他讲道的影响极深。
当时英国著名的国会议员伟尔伯弗思,因对信仰问题心中起挣扎,遂写信给牛顿,约晤之后,从他谈话中获益极大,于是他们成为好友。牛顿不劝他放弃职位,只鼓励他尽忠职守,同时坚定自己的信仰,使他自己在与神交往之中,感觉到神把整顿社会风气的责任交托了他,结果把十八世纪的
颓废社会
焕然一新。伦敦的一班“上流人”受到这风气影响,也使福音运动日见兴盛。
他讲道的两个特点是:一、注重谈话式,二、关心听众的需求,用生活实例解明他所讲的道。可能因为他本身曾犯罪又蒙拯救的经验,所以能以过来人的身份讲述一切。他生活体验非常丰富,直到八十岁的时候双目失明,不能读经,但照样用口传道。
他在八十三岁离世以前,自己写好
墓志铭:“约翰·牛顿,生长英伦,离经叛道,罪恶沉沦,放逐非洲,身经大劫,蒙主恩佑,
履险如夷,且膺圣职,年八十三,辞世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