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麸杨
漆树科盐麸木属植物
红麸杨是漆树科盐麸木属落叶乔木或小乔木植物;红麸杨树皮灰褐色,小枝被微柔毛;叶轴上部具狭翅,叶卵状长圆形或长圆形,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叶背疏被微柔毛或仅脉上被毛,在叶背明显突起;圆锥花序,密被微绒毛,苞片钻形,被微绒毛,白色;花梗短;花萼外面疏被微柔毛,花瓣长圆形,两面被柔毛,边缘具细睫毛;花丝线形,在雌花中较短,花药卵形;花盘厚,紫红色,无毛;子房球形,密被白色柔毛,雄花中有不育子房;核果近球形,略压扁,成熟时暗紫红色,被具节柔毛和腺毛,种子小;花期6月,果期8-9月。
形态特征
红麸杨是漆树科盐麸木属落叶乔木或小乔木植物;高4-15米,树皮灰褐色,小枝被微柔毛。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3-6对,叶轴上部具狭翅,极稀不明显;叶卵状长圆形或长圆形,长5-12厘米,宽2-4.5厘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全缘,叶背疏被微柔毛或仅脉上被毛,侧脉较密,约20对,不达边缘,在叶背明显突起;叶无柄或近无柄。
圆锥花序长15-20厘米,密被微绒毛;苞片钻形,长1-2厘米,被微绒毛;花小,径约3毫米,白色;花梗短,长约1毫米;花萼外面疏被微柔毛,裂片狭三角形,长约1毫米,宽约0.5毫米,边缘具细睫毛,花瓣长圆形,长约2毫米,宽约1毫米,两面被微柔毛,边缘具细睫毛,开花时先端外卷;花丝线形,长约2毫米,中下部被微柔毛,在雌花中较短,长约1毫米,花药卵形;花盘厚,紫红色,无毛;子房球形,密被白色柔毛,径约1毫米,雄花中有不育子房。核果近球形,略压扁,径约4毫米,成熟时暗紫红色,被具节柔毛和腺毛;种子小。花期6月,果期8-9月。
产地生境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460-3000米的石灰山灌丛或密林中。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云南(东北至西北部)、贵州、湖南、湖北、陕西、甘肃、四川、西藏。
生长习性
红麸杨性较喜光,常生于松栎混交林中或林缘,对气候和土壤虽要求不严,但总以气候温暖、土壤湿润而富有腐殖者为宜。
繁殖方法
红麸杨的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或根蘖繁殖。
用种子繁殖。红麸杨的种子表皮上包有一层蜡质,因水分不易渗透,直接播种,自然发芽率很低。一般经鸟类取食并随粪便排出的种子发芽率比较高。种子处理办法有以下几种。
用40-45℃的温水将草木灰调成稀糊状,擦洗种子,去除蜡质后播种。
用80℃的热水浸种24小时,然后将种子捞出与草木灰拌匀,堆放簸箕上,盖草,每天淋水1次,待种子发芽后再撒播。
将采回的种子直接撒播于苗圃地上,上面覆盖一层3厘米厚的干草,开春后点火烧燃,3-4天后即可发芽,且发芽整齐。生产上多采用此法。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选地:育苗地宜选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和粘壤土,栽植地对土壤要求不严,沙质壤土和粘壤土均可栽培。
整地:育苗地于种前1个月犁耙2-3次,使土壤疏松细碎。最后1次于犁耙前1-2天每公顷施入厩肥30000-45000千克。然后翻耕耙细,使肥、土混合均匀,最后整平做畦,畦宽120厘米,高20厘米,畦面整成瓦背形,四周开好排水沟。栽植地可带垦或穴垦。株行距或穴距3米×3米。
田间管理
放养倍蚜虫:红麸杨是倍蚜虫寄生在寄主漆树科植物叶组织内形成的虫瘿长大而成的,故红麸杨是否结倍或产倍多少,关键在于有无倍蚜虫的产生。蚜虫少产倍即少,无虫则不结倍,这是成败的重要因素。实行人工培育,放养倍蚜虫是红麸杨增产的首要环节。所以,对于栽植后久不结倍或结倍不多的树,应人为地补充自然界蚜虫不足或因越冬冻害损失过大的缺陷。方法是待自然暴裂的倍子有羽蚜虫飞出时,用净鸡毛或毛笔轻轻扫下放入事先培育成活的尖叶细枝赤齿苔藓内让其白生自长。对刚捕入的应盖纱布蒙住,以免蚜虫飞走,20天后即可揭去,如发现藓叶焦枯干黄,可适当加盖稻草等覆盖物以保安全过冬。待翌年春2月中、下旬,倍蚜即飞迁上树集瘿结倍。
适时采倍留种,做好树形修剪:过早采摘倍子,会降低产量和质量,一般应在有5%的倍子暴裂(蚜虫羽化)时及时采收。采倍时需每株树留1-2个大倍作虫种,让其自行暴裂,使倍蚜飞到赤齿苔藓上越冬,促进次年多结倍。采倍时,还应结合对老、弱、病残枝进行1次修剪,当年新生枝只剪去1/3,经整形剪枝后可促进红麸杨环形增枝,多枝多倍即可增产。
病虫防治
病害:危害红麸杨的主要病害有炭疽黑斑病,症状是枝尖变黑、枯萎和树身出现黑斑点。防治方法:及时清除病株,以防病菌传染;用25%的代森铵乳剂或25%的多菌灵粉剂加水配成500倍液于晴天午后喷雾,每隔10天喷1次,以控制蔓延。
虫害:危害红麸杨的主要害虫有宽肩象、天牛、食叶象等。可用杀螟松乳油加水配成500倍液喷雾,或用敌敌畏乳油配成500倍液涂刷虫害蛀孔及喷雾。
主要价值
红麸杨可作为行道树和庭荫树;可放养“五倍子”蚜虫,其虫瘿称“肚倍”,可入药;叶及茎皮可提制栲胶;种子可榨油,供工业用。木材白色,质坚,可作家具和农具用材。
参考资料
红麸杨.植物智.
红麸杨.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09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