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红门局东起定安路,西至劳动路。封建朝代,杭州民间丝织业发达。由于文武百官所穿服饰需大量绸缎缝制,故从
吴越国开始,杭州便设有官府织物机构,专事采办、制作丝帛织物以供朝廷百官和豪门权贵享用。到了
明代,杭州丝织产业已颇具规模。明
永乐二年(1404),朝廷在御史台旧址专设织造局,负责织染绸缎,为皇室制作凤冠龙袍、纶巾缎靴。
杭州素有“丝绸之府”美称,而红门局则可被视为“府中之府”,内分官厅和织厅,官厅主要负责采集、运输及管理等事物,有各种用房上百间,并建有三个大厅,正厅悬挂“天章首焕”的匾额;织厅主要由一百多个织染作坊和两个库房组成,其大堂的匾额写有“经纶”二字。红门局汇集能工巧匠,精染细纺各色绫罗绸缎,做工考究,质地优良。
红门局原称北局,民间因其有红漆大门而俗称红门局。建筑采用园林式布局,石山木廊,广种梅花。每当暖风绽苞之时,彩帛与鲜花相映成趣,常引来不少市民登门观赏,更有文人雅士赋诗助兴,使之更负盛名。后毁于太平军战火。有《红门局看梅》一诗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