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蜡蚧Ceroplastes rubens (Maskell),为
半翅目蜡蚧科蜡蚧属的一种昆虫。分布于中国的华南、西南、华中、华东、华北及北方温室。成虫和
若虫密集寄生在植物枝杆上和叶片上,吮吸汁液危害。雌虫多在植物枝杆上和叶柄上危害,雄虫多在叶柄和叶片上危害,并能诱发煤污病,致使植株长势衰退,树冠萎缩,全株发黑,严重危害则造成植物整株枯死。
分布与为害
分布于河北、山东、陕西和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国外日本、印度、美国等有分布。
多聚集于枝梢上吸取汁液,叶片上亦有寄生。树体受害后,抽梢量减少,枯枝增多。
特征描述
雌成虫:椭圆形,背面有较厚暗红色至紫红色的蜡壳覆盖。蜡壳呈暗红色,长约4毫米,高约2.5毫米,顶部凹陷,形似脐状。有4条白色蜡带,从腹面卷向背面。体极鼓起。虫体紫红色,触角6节,第3节最长。
雄成虫:体暗红色,前翅一对,白色半透明。体长1毫米,翅展2.4毫米。
卵:椭圆形,长0.3毫米,两端稍细,淡红至淡红褐色,有光泽。
若虫:初孵时扁平椭圆形,长0.4毫米,淡褐色或暗红色,腹端有2长毛。2龄若虫体稍突起,暗红色,体表被白色蜡质;3龄若虫蜡质增厚,触角6节,触角和足颜色较淡。
前蛹和蛹:蜡壳暗红色,长形。蛹体长1.2毫米,淡黄色,茧椭圆形,暗红色,长1.5毫米。
发生规律
1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虫越冬。
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越冬雌虫产卵盛期。越冬雌虫产卵于体下,产卵期长可达一个月。每雌可产卵200-500余粒。
虫卵孵化盛期在6月中旬,初孵
若虫多在晴天中午爬离母体,如遇阴雨天会在母体介壳爬行半小时左右,后陆续固着在枝叶上危害。初孵若虫离母体后移至新梢。群集于新叶及嫩枝上,多在受阳光的外侧枝梢上寄生,树冠内膛枝叶较少。
若虫孵化后,离母体移至新稍定居后,即吸取汁液,并由泌蜡器官在虫体背面和胸部两侧分泌蜡质,背面呈马蹄形,侧面呈斑点状,均粉白色。以后虫体逐渐长大,分泌物也逐渐长大,分泌物也逐渐增厚,雄虫在前
蛹期停止分泌蜡质物。雄虫化蛹时,分泌一层较薄的白色蜡茧,化蛹其中。
雌若虫蜕皮3次,第一龄约经20天;第二龄23天-25天;第三龄约30-35天。9月上旬成熟交尾后越冬。
雄若虫第一龄若虫期与雌虫同,第二龄若虫期40-45天,前
蛹期1-2日,蛹期2-6日。雄成虫8月中旬至9月上旬羽化,寿命甚短,仅1-2天。
天敌
红蜡蚧扁角跳小蜂、
霍氏扁角跳小蜂、
红帽蜡蚧扁角跳小蜂、蚌蚧双斑跳小蜂、
单带巨角跳小蜂、
夏威夷软蚧蚜小蜂、日本食蚧蚜小蜂、黑色食蚧蚜小蜂、赖食食蚧蚜小蜂、赛黄盾食蚧蚜小蜂、
蜡蚧斑翅蚜小蜂、盔蚧短腹金小蜂、蜡蚧啮小蜂和蜡蚧柄翅缨小蜂等。
防治方法
1. 人工防治:发生初期,及时剔除虫体或剪除多虫枝叶,集中销毁。
2. 农业防治:及时合理修剪,改善通风、光照条件,将减轻危害。
3. 药剂防治:同
藤壶蚧。红蜡蚧
若虫孵化期长达21~35天,防治时应连续喷洒25%
爱卡士乳油1000倍液或20%稻虱净乳油1500倍液、4.5%绿丹
微乳剂9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 3~4次。
4. 检疫防治:加强苗木引入及输出时的检疫工作。
5. 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
天敌昆虫,红蜡蚧的寄生性
天敌较多,常见的有红蜡蚧扁角跳小蜂、
蜡蚧扁角跳
小蜂、蜡蚧扁角(短尾)跳小蜂、赖食软蚧蚜小蜂等。
参考资料
红蜡蚧.一亩田农产品商务网平台.2012-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