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岩生忍冬(学名:Lonicera rupicola Hook. f. et Thoms. var. syringantha (Maxim.) Zabel)是忍冬科,忍冬属岩生忍冬的变种。落叶
灌木,高可达2.5米,小枝纤细,
叶片纸质,很少对生,条状披针形、矩圆状披针形至矩圆形,上面无毛或有微腺毛,叶下面无毛或疏生短柔毛。花生于幼枝基部叶腋,芳香,总花梗极短;
苞片叶状,条状披针形至条状倒披针形,萼齿狭披针形,花冠淡紫色或紫红色,筒状钟形,
裂片卵形,花药达花冠筒的上部;花柱高达花冠筒之半,果实红色,椭圆形,种子淡褐色,矩圆形,扁,5-8月开花,8-10月结果。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达1.5(-2.5)米,在高海拔地区有时仅10-20厘米,
幼枝和叶柄均被屈曲、白色短柔毛和微腺毛,或有时近无毛;小枝纤细,叶脱落后小枝顶常呈针刺状,有时伸长而平卧。叶纸质,3(-4)枚
轮生,很少对生,条状披针形、矩圆状披针形至矩圆形,长0.5-3.7厘米,顶端尖或稍具小凸尖或钝形,基部楔形至圆形或近截形,两侧不等,边缘背卷,上面无毛或有微腺毛,叶下面无毛或疏生短柔毛。
幼枝上部的叶有时完全无毛;叶柄长达3毫米。花生于幼枝基部叶腋,芳香,总花梗极短;凡苞片、小苞片和萼齿的边缘均具微柔毛和微腺;苞片叶状,条状披针形至条状倒披针形,长略超出萼齿;杯状小苞顶端截形或具4浅裂至中裂,有时小苞片完全分离,长为萼筒之半至相等;相邻两萼筒分离,长约2毫米,无毛,
萼齿狭披针形,长2.5-3毫米,长超过萼筒,裂隙高低不齐;
花冠淡紫色或紫红色,筒状钟形,长(8-)10-15毫米,外面常被微柔毛和微腺毛,筒长为裂片的1.5-2倍,内面尤其上端有柔毛,裂片卵形,长3-4毫米,为筒长的1/2-2/5,开展;
花药达花冠筒的上部;花柱高达花冠筒之半,无毛。果实红色,椭圆形,长约8毫米;种子淡褐色,矩圆形,扁,长4毫米。花期5-8月,果熟期8-10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
宁夏南部、甘肃西北部至南部、青海东部、四川西南部至西北部、云南西北部及西藏(林芝、错那)。生长在海拔2000-4600米的山坡灌丛中、林缘或河漫滩。
红花岩生忍冬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寒性强,耐阴,耐干旱,萌蘖力强。3-9月生长适温为13-18℃,9月至翌年3月生长温度为4-10℃。以疏松肥沃、腐殖质含量高的沙质土为宜。栽培地点应重点选择灌溉条件好、凉爽通风、有遮阳的地块或林缘、半山区、沟谷农作物产量低的耕地或果园地。
繁殖方法
播前:红花岩生忍冬适宜在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有机质含量高、pH在6-7的壤土中生长。播种前,每亩施农家肥500-2500千克、复合肥38千克。耙平,整细,按南北走向、90厘米畦面开畦播种。
播种:10月采种,沙藏过冬,翌年春季播种。播种前用25℃温水浸种1天,待种子破口露白时播种。播后10-15天发芽。
扦插:在梅雨季节进行最好,剪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1年生枝条做插穗,插穗粗0.5-1.0厘米、长15-20厘米,下切口剪成斜口,上切口剪成平口,切口在芽外0.5-1.0厘米,插于沙床,插后15-20天生根,翌年移植。
分根移植:移植在春季进行,以2-3株扦插苗或播种苗为一丛。生长期施肥2-3次,保持土壤湿润。秋、冬季落叶后进行整形剪修,生长期注意杀虫。
栽培技术
间苗:当实生苗高达3-5厘米时开始间苗,即拔出过密的小苗、弱苗和病苗,并于第2年春季将播种苗起出,按大小规格分类后进行大苗定苗移植,株、行距为30-35厘米,以免植株太密、土肥管理跟不上而导致根系发育不良,产量降低。
中耕除草:苗期要及时
除草、松土。在生长后期植物封垄后,不必再松土,但要及时清除垄内杂草,以免影响苗木和杂草争肥。
追肥:定苗前要施足农家肥,在苗木封垄前结合灌水或在阴雨天以每亩10千克剂量施1次磷酸二胺,在果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肥1次,以后每年早春根据生长情况再次追肥。
采种:8-10月果实陆续成熟,应随熟随收,用于播种繁育的种子应用水冲洗,晾干备用。
病虫防治
虫害主要有
蚜虫,在生长季节均可发生危害。蚜虫主要为害叶片,致使叶片变黄脱落。发生危害时,可向叶面喷施
抗蚜威2000倍液,防效可达95%以上。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红花岩生忍冬花蕾名
金银花,带叶的茎枝名
忍冬藤,均供药用。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疔疮;喉痹及多种感染性疾病。
观赏价值:红花岩生忍冬绿叶红花,十分醒目,是春、夏季观花灌木。适宜小庭园、草坪边缘、道路两侧和假山前后点缀,优雅别致。因其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