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红
医学名词
高原红是指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带的人们,面部所出现的片状或团块状的红色斑块。高原红的病因主要是由于气候环境造成面部皮肤角质层过薄,毛细血管扩张显露于表层,所表现出红血丝的症状。
名词介绍
高原红其实是皮肤科常说的敏感肤质类的红血丝。高原红类的红血丝和其他类红血丝的最大区别点在于:高原红的原因是受到地域环境长期影响的造成的。所以很多患者认为自己的红血丝是先天性的,其实这种认识存在偏差。
称谓
高原红实际是红血丝患者对面部红血丝的一个通俗称谓。主要是根据高原红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及地域特点而做出的一个民间称呼。高原红(红血丝)的称谓也会因为医学体系的不同和地域习惯的差异而称谓也各不相同。如:西医角度会从其病理改变的角度将其列入毛细血管扩张症的范畴。传统中医则从辨证论治的角度将其列入斑的范畴(一般被称为红斑),而更多的人们将其称为红血丝。
最早的“高原红”,那红色是高原的太阳涂抹在藏族姑娘的脸蛋上的,像胭脂。从这两块红色颧骨往下瞄,则是与“高原红”同一色泽但略为干裂的嘴唇,那些悠扬美妙的歌声,就是从这红唇中不经意流出来的,当然,更少不了清亮亮的笑声。“高原红”曾是藏女最美的装饰。
后来就不一样了,“高原红”被赋予了许多别的意思。譬如有一种醇厚的葡萄酒,叫“高原红”;九寨歌王容中尔甲还专门唱了一首动听的歌,唱起来激情如火,听得人如醉如痴,这歌曲就叫《高原红》。
症状
高原红患者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出现了红血丝,几乎是从记事起就有,有些还有家族聚集的现象,几代人都有高原红,所以就误认为自己是先天性遗传的红血丝。而通过临床大量的研究发现高原红是不会遗传的。
高原地区之所以发生高原红是因为长期生活在海拔较高的地带如青藏高原西藏青海等地区,因海拔较高,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低,皮肤吸氧不足,细胞缺氧,红细胞数量相对增加。
病理
高原红的发病原因主要是源于两个方面的因素共同导致出现的一个结果。
高原红的发病原因一:高原地区特殊的气候环境,长期空气干燥,风沙较大,早晚温差又大,太阳紫外线照射强烈等长期受到高原气候面部角质层的损伤,进而造成面部角质层较薄且肤质极为敏感,遇冷遇热、阳光直射后脸上高原红颜色表现的异常明显。
高原红的发病原因二:高原地区冬季寒冷,面部皮肤很容易冻伤,冻伤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毛细血管淤血,由于面部角质层长期受损伤变得极为敏感,导致无法抵御外来物理环境的刺激逐渐发展进一步损伤到面部皮下毛细血管内瘀血形成,引发毛细血管扩张,淤滞在毛细血管内的陈旧性淤血透过很薄的角质层反映在面部就会呈现出片状、网状、条索状的脸上高原红了。
由于高原红(红血丝)的高发地区主要集中在高海拔和高寒地区,如: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生活在以上中国四大高原地区的人们由于自幼长期生活在以上高寒、缺氧、低气压的特殊地域环境中,面部皮肤经常性受到外界物理环境的长期刺激和风沙侵扰,极易导致面部角质层的损伤。
冬季寒冷的天气导致皮下毛细血管内血液循环较慢,逐渐形成毛细血管内淤血,反映在面部则会出现团状、片状和网状的高原红。所以被人们常常戏称为高原红。
由于此类地区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导致日光紫外线较为强烈,从而造成角质层的长期损伤。在两种因素的综合因素的导致下最终逐渐形成所谓的高原红。
防护
高原红日常防护之一:要保持皮肤水分的充足。
在高原地区无论哪个季节气候都多干燥,所以为了使皮肤保持水分,避免皮肤干燥开裂可适当涂抹些性质温和的乳液或霜类护肤品,并且一定要确保产品的安全性,不要使用含有激素类,重金属类,化学剥脱类或酒精等成分的护肤品。
高原红日常防护之二:不要长时间暴露在过冷或过热的极端环境中。
洗脸时要用温水,洗澡时不要用热水或凉水直接喷在脸上也不可以蒸桑拿。平时出门尽量对皮肤进行适当的遮盖不要让皮肤直接暴露在恶劣的环境中。
高原红日常防护之三:高原红化妆品的选择和使用要慎重。
日常洗脸时要用性质温和的洗面奶,尽量不要用去死皮或去除角质的产品也尽量不要使用美白淡斑的产品,这类产品中含有的成分会刺激皮肤,加重高原红症状。
高原红日常防护之四:高原红的治疗方法要得当。
在对高原红进行治疗时要采用仪器治疗如二氧化碳激光光子嫩肤,冷冻治疗,电针阻断等,这些治疗方式虽然暂时有效,但都会造成皮肤角质层的进一步损伤,加重高原红的症状。
涂抹适量的防晒霜是高原红日常防护中最为重要的。高原紫外线强烈,皮肤很容易就会被晒伤,使用具有一定防晒指数的防晒霜,可以给皮肤一定的保护,减小强烈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程度。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17 21:09
目录
概述
名词介绍
称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