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绣鞋·欢情
元代贯云石曲作
《红绣鞋·欢情》是元代散曲家贯云石所创作的一首小令。这首曲写青年男女夜半幽会的情态,大胆而不淫秽,把炽热甜蜜的欢情与担惊受怕的心理,刻画得细腻而又逼真,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幸福的大胆追求。此曲用笔大胆,描写率直,俗曲民歌的使用,通俗的用语,大量动词的重叠、顶针格的运用,都体现了民歌的特点。
作品原文
【中吕】红绣鞋1·欢情
挨着、靠着云窗2同坐,偎着、抱着月枕3双歌,听着、数着、愁着、怕着早四更过4。四更过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5。天哪,更闰一更6儿妨甚么!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红绣鞋:曲牌名,又名《朱履曲》,南北均有此调。多作小令,也可入定格六句,向式为六六七五五五,押六平仄韵。一二句、四五句惯用对仗。
2. 云窗:雕刻着云形花纹的窗户。
3.月枕:形如弯月的枕头。
4.“听着”句:听谯鼓,数更声,愁天明,怕离别,四更天还是过去了。
5.夜如梭:形容夜晚的时间如织布的飞梭一样快。
6.更闰一更:再增加一更的时间。闰:指增加、延长。
白话译文
紧挨着,相互依靠着,一同坐在云窗下。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笑着一起枕月高歌。听谯鼓,数更声,愁天明,怕离别,四更天还是过去了。四更过了,欢情还不够。欢情不够,可时间如梭。天啊,再增加一更的时间该多好。
创作背景
元初长期停止科举,使许多知识分子失去了仕进之路,只好流落风尘、与倡优为伍,为他们写清唱的曲词、演出的脚本。这些新的“才子佳人”的遇合,必然出现风流韵事。长期秦楼楚馆的生活体验,又使他们对妓女的情态、心理有较多的了解。所以歌颂男女恋情的作品也就“应运”而生了。生活在元朝前期的贯云石虽然不是下层文士,但在文坛上的这种空气里,也不可能不受影响。加之他的士大夫身份,故在此背景下写下了这首小令。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是一首写男女欢会的曲子,全曲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大胆泼辣。
前二句写这对恋人从“挨着、靠着”到“偎着、抱着”,从同坐到同枕,把他们整夜缠绵炽热的情态,描绘得活灵活现。
第三句从恋人听着、数着更鼓,到愁听更鼓,再到怕听更鼓,细致地表现出俩人心理变化的过程。选用“四更”这天色欲亮未亮,恋人将别未别的时间,表达了他们矛盾的心理。前三句,叠用八个动词,八个衬字,俏皮活泼,生动有趣。
第四、五句,用“顶针”的手法,一句顶接一句,渲染恋人春宵苦短的烦躁不安心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最后一句,写恋人用反问的口吻,希望老天爷“更闰一更”。这看似既无理又天真的要求,恰好表达恋人们爱得热烈,爱得真挚。
这首小令体现了散曲的艺术特色,语言生动活泼,新鲜俚俗;手法新奇别致,变化多样。作者连用八个“着”字,描写欢聚之中的快乐情态以及害怕这一美好时刻过早结束的心理状态,可谓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该曲情思纯真而不流俗,行为放浪而不庸俗。全曲描写细致真切,风格清新幽默,以女性的口吻道来,曲文虽短,曲外之意颇长。
名家点评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彭久安《元代散曲选译》:头三句中一连串“着”字结构的出现,第三、四、五句连环鼎足句的使用,使得全曲节奏鲜明,感情激越,颇具民歌风味。
作者简介
贯云石,元代散曲家,字浮岑,号成斋、疏仙、酸斋。仁宗时拜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不久称疾辞官,隐于杭州一带,改名“易服”,在钱塘卖药为生,自号“芦花道人”。与当时号“甜斋”的徐再思齐名,都擅长乐府,世称“酸甜乐府”。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22:22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