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绣鞋·客况
元代宋方壶曲作
《红绣鞋·客况》是元代宋方壶创作的一首散曲。此曲写了飘泊者孤馆逆旅寒夜独处的“客况”,通过对旅人的境况和感受的描绘,自然地流露出深沉的游子思乡之情。全曲含蓄隽永。
作品原文
【中吕】红绣鞋①·客况
雨潇潇一帘风劲,昏惨惨半点灯明。地炉②无火拨残星。薄设设衾剩铁,孤另另③枕如冰。我却是怎支吾④今夜冷?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红绣鞋:曲牌名,又名《朱履曲》,句式为六六七、三三五。六句五韵。
②地炉:烧火取暖用的火炉。
③另另:同“零零”。
④支吾:应付。
白话译文
雨稀里哗啦地下个不停,狂风施虐把张挂的门帘鼓得紧紧。灯焰只剩了豆点般大小,屋里半昏不明,更增添了惨然的气氛。地炉中的柴火已经烧尽,拨开残灰,最多还有几点烬余的火星。单薄的被子只觉得像铁一般冷,孤零零的枕头更是寒味如冰。这样的客夜,这样的寒凛,叫我怎能挨到天明?
创作背景
此曲具体创作时间不明,作者在夜宿旅店时,旅店外风雨大作,作者对此时的境况和感受有感而发,写下这首散曲。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首句先写室外环境:冬夜。风雨交加之声,透过帘子,传入客子的耳中。一个“劲”字,点出风雨之大。“一帘”之“一”,满也。满帘风雨,其意亦在突出风雨之大。“帘”夹于雨和风之间,是有特殊意义的。即是被雨打又被风吹。听着这满帘风雨之声的客子,此时此地的心理压力又是怎样的沉重。可见作者一开始写自然环境,就是融境况与心况为一的。这一描写,不仅决定了全曲景物描写的特色,而且也决定了全曲情感的基调。
次句由室外转入对室内环境的描写。“半点灯明”是说灯油将尽,夜已很深了。“昏惨惨”是说因“半点灯明”而使室内光线昏暗。当然,它还有突出独守“半点灯明”的客子心境的作用,为客况的孤寂涂上了一层昏暗的色彩。
“地炉”三句,极写难以忍受的严寒。冬夜天寒,再加这无情的风雨,其寒冷可想而知。此时此刻的客子如何抵御严寒,炉内残存的火星,冻硬如铁的被子,孤身只影的自己。此三句不仅以炉无火和衾枕如冰铁来说明风雨冬夜的寒冷,而且也进一步突出了客子处境的孤寂和心境的寒凉。
末句以寒夜难熬道出客子的怨情。收结为一“冷”字,有将全曲情景概插无遗之妙。即既言气侯之寒,衾枕之冷,人影之孤,又言心境之凉。“冷”前的“今夜”一词,也有深意。“今夜”是现实的,又是可以延续或通向未来的。“今夜”之冷就无法“支吾”,即使能“支吾”过“今夜冷”,那以后的夜冷又将如何“支吾”,而今后还有数不清这样的“今夜冷”。对“今夜冷”作如是理解,那无限凄凉之意也就自在其中了。
在手法上,前五句着重写景,但景中有情;末句则直接言情。全曲扣紧一“冷”字展开描写,前后的情调与色彩非常一致而协调。在语言上,作者使用了叠字(潇潇、惨惨、设设、另另)和比喻,增强了语句的音韵之美,也加重了语言的感情色彩。
名家点评
江西古代文学学会会长张玉奇《元曲三百首鉴赏辞典·文通版》:全篇描述客旅途中的寂寞孤独,浸透游子思乡、思亲之情怀,在情景的描绘中逐步将读者引人作品的意境。
作者简介
宋方壶,名子正,华亭(今上海松江区)人。生卒年不详。曾于华亭莺湖建房数间,四面为镂花方窗,如洞天状,名曰“方壶”因以为号。约生活于元末明初。工散曲,今存小令十三首,套数五套。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23:16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