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眉朱雀(学名:Carpodacus pulcherrimus):体长15厘米,是一种中等体型的
朱雀。上体褐色斑驳,眉纹、脸颊、胸及腰淡紫粉,臀近白。雌鸟无粉色,但具明显的皮黄色眉纹。雄雌两性均甚似体型较小的
曙红朱雀,但嘴较粗厚且尾的比例较长。藏南亚种粉色较其他亚种为淡。虹膜深褐色;嘴浅角质色;脚橙褐色。
雄鸟前额、眉纹、颊、耳
覆羽下半部玫瑰粉红色,有的具暗色羽轴纹和珍珠光泽,眼先、眼后和耳羽灰褐色或暗褐色,头顶、枕、后颈、背、肩和翅上覆羽暗褐色或褐色,具黑褐色羽干纹,头顶羽干纹较细,羽缘沾玫瑰粉红色。背、肩沾红色,纵纹较粗著,腰玫瑰粉红色。尾上覆羽褐色沾玫瑰红色,尾暗褐色,
外翈羽缘玫瑰红色。两翅黑褐色,翅上覆羽与背同色,但端缘玫瑰红色,有的大覆羽与中覆羽玫瑰红色,端缘特别宽,在翅上形成两道 玫瑰红色翅斑。
飞羽黑褐色,外翈具窄的黄褐色羽缘。颏、喉、胸等下体辉玫瑰粉红色,有的微具紫色光泽,喉和上胸有时还闪珠光,胸侧、腹、两胁和尾下覆羽亦为玫瑰粉红色,但两胁的尾下覆羽具黑褐色纵纹,腋羽和翼下覆羽淡玫瑰红色。
虹膜暗褐色或红褐色,嘴暗褐色或角褐色,下嘴较淡,脚肉色或角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16-25克,♀15-26克;体长♂132-154毫米,♀132-156毫米;嘴峰♂9-11毫米,♀9-11毫米;翅♂70.5-88毫米,♀73-82毫米;尾♂59-73毫米,♀57-72毫米;跗蹠♂18-21毫米,♀18-20.5毫米。(注:♂雄性;♀雌性)
红眉朱雀除华北亚种分布高度较低,一般在海拔1200-2000米的山地灌丛和小树丛中,其他亚种多分布在海拔高度2000-4000米的高山、高原灌丛、草地、岩石荒坡和有稀疏植物生长的戈壁荒漠和半荒漠以及树线附近的疏林灌丛中,有时甚至到雪线附近。夏季分布较高、多在林线上缘灌丛草地或有稀疏树木生长的灌丛草地和林缘地带,冬季分布较低、多在3000米以下的沟谷与河滩灌丛和林缘地带。
喜
桧树及有矮小
栎树及
杜鹃留鸟。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冬季亦成群,性温顺,大胆不甚怕人,有时人可以靠的很近。繁殖期间善鸣叫,鸣声悦耳。叫声包括轻柔的trip或trillip,似
山雀的唧叫,飞行时发出沙哑的chaaannn声。鸣声无描述且罕有。主要以草子为食,也吃果实、浆果、嫩芽和农作物种子等植物性食物。
分布于
喜马拉雅山脉、中国西南至中北部和蒙古。原产地不丹、中国、印度、蒙古、尼泊尔和巴基斯坦。
繁殖期5-8月。营巢于灌丛中和小树上,尤其是有刺灌丛,如野蔷薇等更易被选择。巢呈杯状,用枯草茎、草叶、细根和树木韧皮纤维构成,有时还掺杂有小许细枝,内垫有兽毛或绒羽。每窝产3-6枚卵,卵蓝色、钝端被有稀疏的黑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7.6-22.0毫米×13.0-15.0毫米。孵卵由雌鸟承担,
雏鸟晚成性。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