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叶柯
壳斗科柯属植物
杏叶柯(Lithocarpus amygdalifolius (Skan) Hayata),是壳斗科乔木,春夏季抽出的新枝及嫩叶背面密被黄棕色卷柔毛,秋后毛全部脱落。雄穗状花序单穗腋生或多穗排成圆锥花序,花序轴密被柔毛;雌花每3朵一簇,有时兼有单朵散生。壳斗近圆球形,全包坚果,呈不连续的环状;坚果的果壁比壳斗壁稍厚,坚果顶部被微柔毛。花期3-9月,果次年8-12月成熟。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30米,胸径达2米。春夏季抽出的新枝及嫩叶背面密被黄棕色卷柔毛,秋后毛全部脱落。
叶厚革质,披针形或狭长椭圆形,长8-15厘米,宽2.5-4厘米,萌生枝的叶长达20厘米,宽达9厘米,顶部长渐尖或短突尖,基部楔形,全缘,有时少数叶片的顶部边缘浅波状,侧脉每边10-14条,中脉的下段在叶面微凸起,支脉不明显或隐约可见,嫩叶干后叶面常有油润光泽,成长叶的叶背有较厚的蜡鳞层,带灰色;叶柄长1-2厘米。
穗状花序单穗腋生或多穗排成圆锥花序,花序轴密被柔毛;雌花每3朵一簇,有时兼有单朵散生。壳斗近圆球形,径2-2.5厘米,全包坚果,小苞片三角形,或多边形,通常与壳壁融合,呈不连续的环状,较幼嫩的壳斗,其上部的小苞片仍为三角形或四边形且其顶部不与壳壁粘贴。
坚果的果壁比壳斗壁稍厚,厚1.5-2毫米,果脐占坚果的绝大部分,坚果顶部被微柔毛。花期3-9月,果次年8-12月成熟。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 100-2 300米常绿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中,常为上层树种。在台湾阿里山上有高达40米、胸径达2.1米的老年大树,其最适生境为海拔500-1 000米的坡地。模式标本采自台湾阿里山。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台湾中部及南部、福建南部、广东东南部约北回归线以南地区、海南。
变种
崖柯(变种)陡崖杏叶柯(海南植物志)
var. praecipitiorum Chun in Acta Phytotax. Sin. 10: 208. 1965; 海南植物志 2: 350. 1965.
叶缘的上半部有波浪状钝裂齿,稀偶兼有少数全缘叶,侧脉每边13-18条。花、果期与杏叶柯同。
产于广东西南部、广西南部、海南。生于海拔800-1 200米山地常绿阔叶林中,为高大乔木。模式标本采自海南东方县。
采自海南的材料,其树皮暗褐色,粗糙,不规则片状脱落,内皮红褐色,聚合射线甚明显。木质部的心边材区别明显,心材红褐色,材质坚重,属一类材,其气干密度为0.88克/立方厘米。
文献来源
中国植物志 第22卷, 10. 杏叶柯 红椆、岭梅(海南岛),杏叶石栎
Lithocarpus amygdalifolius (Skan) Hayata, Gen. Ind. Fl. Form. 72. 1917; A. Camus, Chenes 3: 654. 1954, Atlas pl. 377, f. 22-32. 1948; Li, Woody Fl. Taiwan 89. 1963;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1: 427. 图854. 1972; 台湾植物志2: 81. 图 219. 1976. ——Quercus amygdalifolia Skan in Journ. Linn. Soc. Bot. 26: 506. 1899. ——Pasania amygdalifolia (Skan) Schott. in Bot. Jahrb 47: 660. 1912. ——Synaedrys amygdalifolia (Skan) Koidz. in Bot. Mag. Tokyo 30: 188. 1916.
10a. 杏叶柯(原变种)图版29: 2-4
var. amygdalifolius
参考资料
杏叶柯.植物智.
杏叶柯.植物智.
杏叶柯.中国植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0:51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