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拂夜奔》是作家
王小波创作的长篇小说,收录于小说集《
青铜时代》中。小说完成于1993年,当时王小波四十一岁。
内容简介
该小说有两个时空的故事,第一个是现实故事,讲述数学家王二的故事;第二个是古代故事,讲述了李靖、红拂、虬髯公的故事。现实故事中,王二在北京一所大学教数学,成天想入非非。他最大的理想就是证得费尔马定理,虽然这件事本身很无趣,但是最有价值,因为这样会让领导喜欢。王二证出费尔马定理以后,他果然成了领导上的“人瑞”。当了“人瑞”的王二成了体制之内的人,再也不敢想入非非,他自己也成为无趣之人。
古代故事中,李靖是个伟大的数学家、哲学家、军事家,是个知识分子。他的故事可分为两部分,洛阳城里的李靖和长安城里的李靖。洛阳城里的李靖是个体制外的知识分子,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过着有趣的生活,红拂被他的有趣所吸引,和他一起私奔;后来李靖建造长安城,不知不觉向体制靠拢,成为体制内的知识分子。李靖由此从一个一文不名的知识分子摇身一变成了声势显赫的大唐卫公,也因此失去了有趣的生活,装傻充愣,成了一个垂垂老矣的无趣之人。全书分为十章。
创作背景
该书完成于1993年,作者时年四十一岁。王小波此时已辞去教职,成为一名自由撰稿人。同年,他曾计划将《红拂夜奔》、《寻找无双》和《革命时期的爱情》合编成《怀疑三部曲》,并寻找出版机会。该书叙事风格受到法国史学大师费尔南·布罗代尔的《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影响。《红拂夜奔》取材自唐传奇《虬髯公客传》,作者是杜光庭。原故事在《红拂夜奔》中被重新进行了夸张地演绎,加入了自己极其丰富的想象,包括对长安城的离奇描绘。并增添了原著结局唐朝统一,李靖官至仆射,虬髯公入扶余国,杀其主自立之后的许多情节。该书是《青铜时代》三部作品中的一部,在王小波的《唐人笔记》中还有一个有所不同的版本。
人物介绍
李靖
在《红拂夜奔》中,李靖是个伟大的数学家、哲学家、军事家,是个知识分子。他的故事可分为两部分,洛阳城里的李靖和长安城里的李靖。洛阳城里的李靖是个流氓知识分子,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长安城里的李靖成了大唐卫公,却装傻到老。
洛阳城里的李靖:此时的李靖生活在体制之外,体制之内没有他的生存位置和舞台。他年轻的时候非常聪明,最大的理想就是做点事证明自己是最聪明的。他搞了很多发明,证明了费尔马定理,成了全世界最聪明的人。然而他的发明想买的人没钱买,最后只能卖给皇帝,但发明一到皇帝手中就变质了,利民的东西成了镇压大众的工具;证明了费尔马定理却怕被打板子,只好把它写在春宫画的解说词里。最聪明的人没有生财之道只好在洛阳城里当流氓谋生。
体制之外的李靖虽然不能实现自身“价值”,却过着有趣的生活:收保护费、喝酒、纹身、画春宫画、泡桑拿、吸大麻,可以随心所欲,“想入非非”,在洛阳大街上招摇过市。
长安城里的李靖:李靖和红拂逃出洛阳城后,奉旨建造了长安城。这座城被设计得方方正正,城里的人也被改造得呆头呆脑,毫无生趣。李靖最初为他的长安城欢欣鼓舞,忘乎所以,知识分子的天真和兴趣暴露无遗,因此被皇帝派人砍了一刀,从此他就装傻到老。
洛阳城里的李靖是体制之外的知识分子,过着有趣的生活。当他逃出洛阳城建造长安城时,开始不知不觉向体制投降,成为体制内的知识分子。李靖因此由一个一文不名的知识分子摇身一变成了声势显赫的大唐卫公,也因此失去了有趣的生活,成了一个垂垂老矣的无趣之人。不论在体制之内还是在体制之外,做有趣之人还是无趣之人,这是知识分子面临的两难。后来他对长安城的讨厌和他的死,特别是他的死,是一种仪式,一种象征,象征着知识分子的内心深处的理想—生命、趣味、智慧。
王二
现代知识分子王二和古代知识分子李靖是对比出现的。他们之间隔着漫长的历史,但王小波把二人用古今对话的结构紧紧连在一起。李靖是古代的王二,王二是现代的李靖。二人消除了历史的间隔,在不同的空间上演相似的戏剧。王二在北京城的一所大学里教数学,他最大的理想就是证明费尔马定理并把它安在李靖身上,称为李靖定理,因为这样容易发表。他知道这件事本身是无趣的,但也知道这是最有价值的。证明了费尔马定理,就具备了观赏性,领导就会喜欢。同时他十分清楚,证明了费尔马定理,“我就会成为人瑞,”,换句话说,“我现在夜以继日地努力,就是要证明自己是个怪物。因为不能证明我是个怪物,我就什么也不是了。”王二真的成功了,他证明了费尔马定理,成了校级的“人瑞”,每月可以多得一百多块钱。当了人瑞之后就不敢想入非非了,连性能力都减弱了。人瑞还只是通往领导的一个阶段,到虬髯公的境界才成为真正的领导:从形态到内心到生理都变成非人。这就是一个体制之中的人的发展历程。体制的开端是人,终端是非人,这也是体制自身的命运。
红拂
红拂本是杨素家的一名歌妓,有着长长的黑发,与虬髯客同住一个院子,在一个偶然的机缘下同李靖遇见.并与他一同出逃。红拂跟随李靖随李世民建唐,李靖成了位高权重的李卫公,红拂也成了第一夫人。李靖设计建造了富丽堂皇的长安城。在李靖死后,红拂要殉情,但自杀是有指标的,她只能每日等着指标落在自己头上。
虬髯公
虬髯公在《红拂夜奔》里为杨府门客,除了作为剑客有可取之处外,他整个是一个庸常、委琐之人,害了单相思还不敢诉说;在红拂与李靖的出逃之路上,他也只是做毫无意义的盯梢,后来,他在岛外做国王,全无国王风范。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批判知识分子在权力场域中的灵肉异变
李靖作为卫国公在菜地里躲藏,在象征着文化处境的权力场域内,感到了极大的空虚,长时间地做爱还不足以排遣,以至于需要挖河来发泄多余精力,在荒诞的性活动与怪异的行为背后暗指着知识分子在权力场域中从“人”到“非人”的灵肉异变过程。对于李卫公,无论是挖河,还是做爱,都是他压抑和空虚的体现,但过剩的经历仍无法排遣,灵的“非人”表现在肉的“非人化”。以性为载体的情节,象征了王小波以及知识分子们在特定的阶段里的生存状况,没有事情可做,却天天做事,做了事情,就是怕没有事情做。人之为人的本性,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肉体上,都已经发生了“非人”的转化,王小波的批判意识,就在于此。而作为表现形式与表现载体的荒诞的性,就成为文化精神外在表象。
王小波的小说《红拂夜奔》中,对元叙事的解构,体现了对知识分子文化命运的批判,暗指了知识分子文化价值的转变以及知识分子精英身份的消解。戏谑的运用,体现了对知识分子文化处境的批判,指出了知识分子在价值欲望链条和权力链条下的被动驱策的压抑处境。性荒诞的描写,主要在于批判知识分子的文化精神,从“人”到“非人”从“禁欲”到“纵欲”,批判了知识分子文化精神畸形的流变。
李靖作为在旧有的生存结构中奔走的具有独立、自由精神的带有某种重叠意义的形象,一方面彰显了在夹缝中生存却仍然具有蓬勃的生命热情的游侠精神,另一方面也因显示出了自由主义在面对中国已经有的生存结构时所面临的困境而显得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艺术特色
叙述视角
《红拂夜奔》主要有两个故事。现代的故事是以王二的限制视角进行叙述的。在现代故事中,王二自述他写了《红拂夜奔》,因此王二是古代故事的叙述者,他能够自由地与李靖、红拂、虬髯客等人产生跨越时空的共鸣,李靖也就成了王二在古代时空中的化身。因此不难看出,王二是整部小说的核心人物,李靖、红拂、虬髯客的故事虽然占据了主要篇幅,但在叙述层次上却属于次要地位,古代故事是王二的现实生活的比照和夸张演绎,甚至还可以拿古代故事里的红拂、虬髯公分别对应现代故事里的小孙、加州伯克利。因此,古代故事从属于以王二为中心的现代故事。至于小说叙述者对王二的介绍和每章开头的说明,则是一种内容简易的功能性文字,可纳入超叙述层次。而王二笔下的古代故事则可视为次叙述层次,王二与小孙、加州伯克利的故事则为主叙述层次。《红拂夜奔》为了解决主叙述层次和次叙述层次之间的跨越,作者让王二自由地穿行于这两个叙事层次之间,从而达到将两个叙述层次进行对比的目的。小说在主叙述层次,以王二这一限制视角进行叙事,在次叙述层次则是王二在主叙述层次中创造的小说,采用全知视角进行叙事,两种视角的叙事由于王二的存在而被打乱,显示出元叙事的特点。
叙述时间
在《红拂夜奔》中,作者完全没有按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来叙述,而是故意地将原来的事件打乱,造成时空上的交叉、重肴,人物身份上的混乱,从而营造一种陌生化的阅读效果。比如小说里写道:“她(红拂)不论到哪里都很方便,过街时一招手,taxi就过来了。那些黑人还争先恐后,说道:‘小姐,到哪儿我驮你去。咱们从来不欠税。’等到乘上去就说:‘……我有个兄弟从索马里来,您能和管居留证的大叔过句话吗?’”现实中的问题被如此奇特地显现和暴露出来。
语言
通观《红拂夜奔》全文的语言,大多是离奇古怪的语言和支离破碎的句子。语言这种按一定规则进行的游戏,已完全脱离了与现实的关联,丧失了它对现实事物的确定指代性,而成为一堆陈词滥调的杂凑和拼贴。
作品评价
作家、书评家朱航满:《红拂夜奔》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空间,每一条故事线,都是对文明痼疾与现实荒谬的反讽性隐喻,而整部作品,则是关于智慧生命遭受反智权力摧残荼毒的绝妙寓言。
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黄晓华:王小波的《红拂夜奔》,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将读者拉入了另一个世界,拓展了思维乃至对生活的意识的边界。
作者简介
王小波,1952年出生。他的作品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坛最美的收获”。自1997年4月11日去世后,他的作品被人们广泛阅读、关注、讨论,并引发了“王小波热”的文化现象。
主要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我的精神家园》、《沉默的大多数》、《黑铁时代》、《地久天长》。纪念、评论集有《浪漫骑士》、《不再沉默》、《王小波画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