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线
茄科红丝线属植物
红丝线(Lycianthes biflora (Lour.) Bitter)是茄科红丝线属灌木或亚灌木植物,高1.5米。小枝、叶、叶柄、花梗及花萼均密被淡黄色柔毛;上部叶常双生,大小不等全缘;花簇生叶腋,花冠淡紫或白色;浆果红色球形;种子淡黄色卵圆形;花期5-8月,果期7-11月。红丝线始载于《岭南采药录》。其别名为“十萼草”,是因其花萼顶端有十裂。
形态特征
灌木或亚灌木,高0.5-1.5米,小枝、叶下面、叶柄、花梗及萼的外面密被淡黄色的单毛及1-2分枝或树枝状分枝的绒毛。
上部叶常假双生,大小不相等;大叶片椭圆状卵形,偏斜,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渐窄至叶柄而成窄翅,长约9-13-15厘米,宽约3.5-5-7厘米;叶柄长约2-4厘米;小叶片宽卵形,先端短渐尖,基部宽圆形而后骤窄下延至柄而成窄翅,长2.5-4厘米,宽2-3厘米;叶柄长约0.5-1厘米,两种叶均膜质,全缘,上面绿色,被简单具节分散的短柔毛;下面灰绿色。
花序无柄,通常2-3朵少4-5朵花着生于叶腋内;花梗短,约5-8毫米;萼杯状,长约3毫米,直径约3.5毫米,萼齿10,钻状线形,长约2毫米,两面均被有与萼外面相同的毛被;花冠淡紫色或白色,星形,直径约10-12毫米,顶端深5裂,裂片披针形,端尖,长约6毫米,宽约1.5毫米,外面在中上部及边缘被有平伏的短而尖的单毛;花冠筒隐于萼内,长约1.5毫米,冠檐长约7.5毫米,基部具深色(干时黑色)的斑点,花丝长约1毫米,光滑,花药近椭圆形,长约3毫米,宽约1毫米,在内面常被微柔毛,顶孔向内,偏斜。子房卵形,长约2毫米,宽约1.8毫米,光.滑,花柱纤细,长约8毫米,光滑,柱头头状。
果柄长约1-1.5厘米,浆果球形,直径约6-8毫米,成熟果绯红色,宿萼盘形,萼齿长约4-5毫米,与果柄同样被有与小枝相似的毛被;种子多数,淡黄色,近卵形至近三角形,水平压扁,约长2毫米,宽1.5毫米,外面具凸起的网纹。花期5-8月,果期7-11月。
近种区别
密毛红丝线
植株绿色,叶下面,叶柄,花梗与萼外面均密被分枝的赫黄色如尘污的绒毛。通常3-4花聚生于叶腋内,花梗较长,约8-10毫米,萼齿在开花时长约3-4毫米,花冠白色,花药内面近无毛。花期夏末秋初,果期秋冬。
仅产于云南。生长于路旁或林下,海拔1200-1700米,海拔450米地区也有生长。
生长环境
生长于荒野阴湿地、林下、路旁、水边及山谷中,海拔150-2000米。红丝线喜肥沃、湿润的土壤。
分布范围
产云南、四川南部、广西、广东(盐田、三洲田(深圳考察队434)、梧桐山(深圳考察队1843)、羊台山(张寿洲等5470))、江西、福建、台湾诸省。分布于锡金、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爪哇至日本琉球。
繁殖方法
主要繁殖方式为播种繁殖。
主要价值
红丝线具有保肝护肝的药效,且对跌打损伤肿痛以及肺结核、肺炎、咳血祛痰等均有功效,同时红丝线对高血压糖尿病等也有缓解的作用。
参考资料
红丝线.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7 12:21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