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畤县
古县名
繁畤(shi)县,汉朝时所设古县,治所即今山西省繁峙县。明洪武二年改称繁峙县。《光绪山西通志》卷五四言:“繁畤县故城,在繁峙县三里滹沱河南岸”。
历史沿革
据《迁城记》:“繁峙,雁门塞下邑也。城于山麓,群山环而拱之,故曰繁峙。”春秋属晋,为霍人邑。战国属赵,称藿人。秦属代郡。西汉置卤城县,故治在今城关东50千米固伏村,属代郡。又置霍人县,故治在今城关东1.5千米圣水头村东古城坡,属太原郡。新莽改卤城为鲁城,东汉复旧,霍人县废入卤城县,改属雁门郡,建安中年废。晋复置霍人县,故治在今城关东30千米代堡,属雁门郡,永嘉年间废。北魏侨置繁峙县于石城县境,繁峙县故治在原平县南板寺村。据《崞县志》称,故治在县南五十里之繁峙村。板寺即繁峙之讹。隋开皇十八年(598)于霍人县故治置繁峙县,初属代州,后改属雁门郡。大业十二年(616)繁峙县徙治今原平市境。唐武德七年(624)蔚州自今阳曲县境徙治此,八年又徙治今忻州市境。武周圣历二年(699)繁峙县归治今城关南1.5千米杏园村东旧城,属代州。五代北汉于城关东南40千米冶子场置宝兴军。金贞佑三年(1215)升繁峙县为坚州,隶太原府。元隶冀宁路。明洪武二年(1369)改坚州为繁峙县,属太原府,八年改属代州。万历十四年(1586)县治徙石龙岗,即今城关。民国初年属雁门道,道废后直属省。  抗战时期属晋察冀边区一专署。解放战争时期属察哈尔省浑源专署。1949年属山西省忻县专区。1958年11月代县与繁峙合并,属晋北专区。1961年繁代二县分置,复属忻县专区。1967年属忻县地区。1983年属忻州地区。2000年属地级忻州市
汉朝初期
汉朝初期,设繁畤县,治今山西浑源县西南约四十里。
东魏时期
东魏天平二年(535)于繁畤县置繁畤郡,领繁畤、崞山二县,故治在今山西繁峙县东,北周废。
隋唐时期
武德七年寄治雁门郡于繁畤县,隶属河东道代州。
五代时期
天会三年,仍立繁畤县,隶代州。贞佑三年,改立坚州。按繁畤县治今山西省繁峙县东南南关。
金元时期
金贞祐三年繁畤县改称坚州,元因之。
明朝时期
洪武二年废州,改称繁峙县。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27 22:1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