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志》是紫阳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的地方志。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卫生等各个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作品目录
封面
紫阳县志
《紫阳县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紫阳县志》编辑
彩图
紫阳县全图
上图:县城鸟瞰
右图:任河、汉江汇流
①②巴山石林、石笋
③文笔峰
④川陕边界黄草梁
⑤大巴山区河流地貌
①擂鼓台主峰
②擂鼓台龙头峰
③魔王沟瀑布
④月池沟三叠泉
①凤凰山云海
②三尖石
③望天龟
④罗汉松
①蛇石
②铁锁链
③松林
④道庙上殿
⑤道庙下殿
①汉江中坝岛
②任河源头(四川境内)
③任河三十里峡
④大巴山高峰一五个包近景
①②洪水淹没县城河街(1983.7.31)
③洪水淹没瓦房店(1983.7.31)
④⑤鞍子沟特大暴雨记事碑(1979)
①紫阳茶试验站丰产茶园
②紫阳金钱桔
③映山红
④竹林
⑤珍奇树木月月桂
①绿板石
②恒紫公路
③任河公路大桥
④芭蕉古铁索桥
⑤麻柳火车站
⑥朱溪河口双桥
①千年古樟
②铁坚杉
③优良畜种无角山羊(狗头羊)
④珍贵动物大鲵(娃娃鱼)
①垦植新茶园
②采茶
③茶叶加工
④落后的揉茶方式
①深山梯田
②国营示范农场
③改河造田
④滴水崖水库
⑤葫芦颈水电站大坝
⑥⑦牛颈项水电站
①农具三大件
②背笼、挎篮
③手拉磨
④草鞋扒子
⑤碓窝
①麻柳水泥厂
②美国客商考察板石生产
③汉江航运
④特高频无线电话接收发射塔
⑤紫阳汉江铁路大桥
①洞河
②汉王城
③毛坝关
④县城河街集市
⑤蒿坪供销楼
⑦洄水湾
①县人民政府大楼
②芭蕉口小学
③紫阳一中
④高桥中学
⑤紫阳电影院
①洞河戏楼
②民间社火
③-⑥民间工艺品
①②县人民代表大会会场
③县政协会议会场
④古战场辛滩子
⑤毛坝关乱石子战场
①书写在县城东门口的中原军区布告
②民兵训练
③瓦庙子反革命暴乱旧址
④毛坝中学
①民歌剧《嫁嫂》剧照
②民歌剧《牧羊恋歌》剧照
③县志采编人员进行实地考察
④汉剧《红珠女》剧照
⑤文艺工作者到乡村收集民间乐曲
⑥学生合唱队
⑦县男子篮球代表队
①白马石汉代村镇遗迹
②民间收藏的太平天国货币
③-⑦馆藏文物
①②凤凰山明代石刻造象群
③瓦房店报恩塔
④⑤松河口古渡碑
⑥县城泗王庙
⑦东明庵石塔
①目连桥
②深山通公路
③整修县城街道
④白河薄壳型石拱桥
⑤观音寨
⑥修建紫渔公路时死难民兵纪念碑
①②老教育家朱茂青
③教育家郭 抵
④老红军贺天星
①②中医程春波
③红岩口地主庄园-陈家院子(局部)
④洞河节孝坊(局部)
⑤地方武装头子胡保安
①②瓦房店武昌同乡会馆
③④湖北移民陈天元造象
⑤⑥《章氏族谱》
①依山傍水的村镇建筑
②③④巴山农舍
《紫阳县志》序
凡例
目录
卷一县史述要
第一章自然概况
一、地理位置
二、地形·气候
三、主要资源
四、县史分期
第二章置县前的人类活动
一、史前文化遗迹
二、巴国经济掠影
三、秦汉之际的生产力
四、南北朝的短期偏安
五、唐宋的安定繁荣
六、朱元璋的“禁山”政策
七、巴山流民的定居和起义
八、置县缘由
第三章明清时的山区开发
一、置县初期的人口
二、落后的刀耕火种
三、“茶马制”促进了茶叶生产
四、明代的教育状况
五、明末清初的大战乱
六、南方移民对紫阳山区的开发
七、商业与航运的兴盛
八、清代中期的教育和文化
九、有识之士的作为
十、“棚民”的境遇
十一、地主阶级的巧取豪夺
十二、白连教大起义
第四章民国年间的战乱与建设
一、哥老会反清起义
二、民生凋敝的三等县
三、兵连祸接,民无宁日
四、地方武装割据
五、红军的活动和国民党的“围剿”
六、农村经济枯竭
七、烟毒为患30年
八、平定地方武装
九、救亡运动
十、抗战期间的经济建设
十一、稍有成效的禁烟
十二、流亡知识分子对振兴紫阳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贡献
十三、节衣缩食,支援抗战
十四、民国末年的阶级关系和腐败政治
第五章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与徘徊
一、人民解放军进驻紫阳
二、获得解放的生产力
三、人民行使民主权利
四、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
五、1958年以后的徘徊
六、“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后果
七、襄渝铁路建设及其对紫阳经济的促进
八、三中全会以后的蓬勃生机
九、全面增长的城乡经济
十、科教文化事业欣欣向荣
十一、38年的巨大成就
十二、摆脱贫困面貌为当务之急
卷二大事记
卷三行政建置志
第一章置县沿革
第一节置县考
第二节沿革表
第二章疆域·政区
第一节疆域
第二节政区
图3-1 紫阳疆域变迁图
表3~2 紫阳县民国年间政区表
图3-2 紫阳历史地图一(清·康熙)
图3-3 紫阳历史地图二(清·道光)
图3-4 紫阳历史地图三(民国初)
第三章区乡·要地
第一节区镇概况
表3~7各区乡自然状况一览表(1985)
第二节要地释名
卷四地质地貌志
第一章地质
第一节地层
第二节构造
表4-1 紫阳地层划分对比表
图4-1陕西省紫阳县构造纲要图
图4-2 陕西省紫阳县地质矿产图
第三节岩石
第二章地貌
图4-3 陕西省紫阳县地貌图
第一节山岳
第二节水系
第三节地貌特征
第三章风景名胜
第一节擂鼓台风景区
图4-4 擂鼓台风景区示意图
第二节瀑布·泉
第三节洞穴
第四节岛屿
卷五自然资源志
第一章土地资源
第一节土地利用状况和结构
第二节土壤资源
第二章水资源
第一节径流
第二节水能
表5~1 紫阳县主要流域水能蕴量表
表5~2 紫阳县主要河流客水流量
第三节水质
第三章气候资源
第一节四季
表5~3 本县四季的始终日大约如下表
第二节气温
表5~4 各乡政府驻地年均气温
表5~5 累年各月平均气温表
表5~6 极端最高最低气温表
表5~7 ≧0℃、10℃积温情况
第三节日照
表5~8 紫阳县城昼夜情况表 单位:时、分
第四节降水
表5~9 历年降水情况表 单位:毫米
表5~10 多年各月最大日降水量发生情况
表5~11 累年各月最长连续降水情况表 单位:毫米
表5~12 累年各月最长连续无降水时间
第五节物候
第四章植物资源
第一节农业栽培植物
第二节药用植物
表5~14 最高年收购量曾达5吨以上的如下表
第三节用材(含薪炭)树种
第四节特用经济树种
第五节观赏植物
第六节饲用植物
第七节其它植物
第五章动物资源
第一节饲养动物
第二节野生动物
第三节水生动物
第四节昆虫及其它
第六章矿物资源
第一节黑色金属矿
第二节有色金属矿
第三节冶金辅助材料矿
第四节化工原料矿
第五节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
第六节能源矿
第七节其它矿物
卷六自然灾异志
第一章自然灾害
表6~1 各个时期分类灾害如下表
第一节明清时期(1512~1911)
第二节民国时期(1912~1949)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1985)
第四节历代救灾纪略
第二章异常现象
第一节地震
第二节天象
第三节大气光象
第四节地物、生物、气候异常
卷七人口志
第一章人口源流
表7~1 自置县以来人口统计数如下表
第二章人口构成
第一节年龄、性别
表7~2 人口年龄结构正由年轻型向成年型过渡
图7-1 紫阳县人口金字塔 单位:百人
第二节民族
第三节文化程度
表7~3 各年龄段文盲比例如下表
表7~4 具有各种文化程度的人口如下表
表7~5 城镇人口的文化程度显著高于农村
表7~6 各行业人口文化构成状况表 单位:人
表7~7 各种职业人口文化程度状况 单位:人
第四节农业与非农业人口
表7~8 部分年份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比例见下表 单位:人
第五节人口分布
表7~9 附表 单位:人
第三章人口变动
第一节自然变动
表7~10 几个主要年份人口自然变动及增长率见下表 单位:人
第二节机械变动
表7~11 部分年份的迁移情况如下表 单位:人
第四章人口控制
第一节组织措施
第二节晚婚晚育
表7~12 部分年份晚婚情况如下表 单位:对
第三节节育措施
表7~13 部分年份落实节育措施情况如下表 单位:人、%
表7~14 部分年份终止妊娠情况如下表 单位:人
第四节政策·奖惩
第五章人口登记管理与调查
第一节人口登记管理
第二节人口调查
第六章婚姻家庭
第一节婚姻
表7~15 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年份结婚人数如下表
第二节家庭
表7~16 部分年份户平均人口如下表 单位:人
第七章氏族
第一节姓、名
第二节氏族及居民祖籍考
表7-18 附表
第三节族谱著录
卷八农业志
表8~1 解放后部份年份农业总产值如下表 单位:万元
第一章种植业
第一节粮油莱种植
表8~2 几个主要年份面积、产量、亩产量如下表
表8~3 附表 单位:吨
表8~4 解放以来几个主要年份种植面积、产量、平均亩产量和人均严量如下表
表8~5 附表 单位:吨
第二节耕作制度
第三节耕作技术
第二章畜牧业·渔业
表8~6 几个主要年份畜牧业产值如下表 单位:万元
第一节畜禽结构与饲养
表8~7 同年几种主要家畜群内结构如下表 单位:头、只
表8~8 解放后部分年份年末存栏数和当年出栏数如下表 单位:万头
表8~9 附表 单位:万头
第二节畜病防治
第三节渔业
第三章林业
第一节林业资源
第二节植树造林
第三节林业管理
第四节林业生产
表8~11 解放后几个主要年份林产品产值如下表 单位:万元
表8~10 附表 单位:万元
第四章植物保护
第一节病虫害
表8~12几种主要粮食作物的主要病虫害见下表
表8~13 各种主要作物主要病虫害的区域性分布如下表
第二节病虫害防治
第五章农田水利与水土保持
第一节农田水利建设
第二节水土保持
第六章生产工具
第一节手工工具
第二节农业机械
第七章农业生产关系
第一节解放前农业生产关系
第二节土地改革时期
第三节农业合作化时期
第四节人民公社化时期
第五节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
卷九茶业志
图9-1 1950~1985年陕西省、紫阳县茶叶产量及紫阳占全省%变化图
第一章茶叶生产
第一节植茶史
表9~1 1950~1985年紫阳县茶叶产量、产值统计表
第二节茶区分布
图9-2 紫阳县茶区分布现状图
第三节茶园培育
第四节茶叶加工
第二章茶叶经营
第一节茶马制对紫阳茶的影响
第二节茶叶经营方式
第三节集散地
第四节运销地域
图9-3 紫阳茶运销路线图
第三章茶叶在本县经济中的地位
第一节茶叶与人民生活
第二节茶叶与财政税收
第三节茶叶价格和成本
表9~2 紫阳茶收购价格变动表 单位:元/公担
第四节紫阳茶的化学成分和药用价值
表9~3 儿/氨比值比较表
表9~4 紫阳茶与外地茶含硒量对比表
卷十工业志
表10~1 紫阳县工业企业数及总产值统计表
第一章食品及饮料制造业
表10~2 食品、饮料制造业产值对照表
第一节制茶
第二节粮油加工
第三节酿酒及其他饮料制造
第四节罐头制造
第五节糕点、糖果、酱醋加工
第二章矿业
表10~3 紫阳县矿业产值统计表
第一节煤炭开采
第二节锰矿开采
第三节淘金
第三章建材业
表10~4 紫阳县建材产值统计表
第一节石灰·砖·瓦制造
第二节水泥制造
第三节石材加工
第四章农业机具修造业
表10~5 紫阳县农机具修造产值统计表
第五章水力发电业
表10~6 70年代以后电业产值统计如下
第一节电站建设
表10~7 乡村水电站分布表
表10~8 紫阳县发电量统计表
第二节供电、用电与管理
表10~9 紫阳县用电量统计表
表10~10 每度电收费标准 单位:元
第六章缝纫·印刷·制陶业
(一)缝纫
表10~11 紫阳县服装加工产量产值统计表
(二)印刷
(三)制陶
第七章管理
第一节行政管理
表10~12 1985年底,行政隶属关系如下表
第二节企业管理
表10~13 紫阳县集体工业(独立核算)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统计表
表10~14 紫阳县国营工业(独立核算)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统计表
卷十一交通志
第一章交通设施
图11-1 紫阳县交通、水系图
第一节道路
表11~1 紫阳县区、乡公路表
第二节桥梁
表11~2 紫阳境内铁路桥(100米以上)统计表
第三节渡口
第四节道路建设
第二章运输
第一节运输工具
表11~3 紫阳县车辆情况表
第二节运输量
表11~4 紫阳县水运运输量情况表
表11~5 紫阳县公路运输量情况表
第三节运输企业
第三章交通管理
第四章邮政
第一节邮路
第二节业务和设备
表11~6 紫阳县解放后邮政情况表
第五章电信
第一节线路和用户
表11~7 紫阳县解放后电话线路及用户情况表
第二节业务和设备
第六章交通事故
第一节水运、渡口事故
第二节公路交通事故
卷十二商业志
第一章个体商业
第一节商行、商户
第二节商品贸易
第三节个商管理
第二章供销合作商业
第一节商品购进
第二节商品销售
表12~1 生产资料年销售额表 单位:万元
表12~2 解放后部分年份生活资料销售额如下表 单位:万元
第三章国营商业
第一节商品机构
第二节商品购销
表12~3 建国后几个主要年份商品购进总值如下表 单位:万元
表12~4 部分年份商品销售总额见下表 单位:万元
第四章粮食商业
第一节机构
第二节收购
第三节供应
第四节仓储
第五章集市贸易
第一节市集
第二节市场管理
卷十三城乡建设志
第一章县城建设
第一节旧县城沿革
第二节街道
第三节供水
第四节供电
第五节环境卫生
第六节公房管理
第七节主要建筑
图13-3 紫阳县城现状示意图
图13-2 民国初年紫阳县城图
图13-1 清代中期紫阳县城图
第二章集镇建设
第一节汉江沿岸集镇
第二节任河沿岸集镇
第三节其它集镇
第三章乡村建设
第一节乡村格局
第二节农舍
第三节厕所
第四节畜圈
第四章建工与建材
第一节建筑设计队伍
第二节建材
第五章库区移民迁建
卷十四财政金融志
第一章财政
第一节体制
第二节收入
第三节支出
第二章税收
第一节农业税(附地方附加)
第二节工商税
表14~1 附表
表14~2 部分年份工商税收统计表
第三节征收与管理
第三章金融
第一节货币
表14~3 部分年份币投放、回笼数额统计表 单位:万元
第二节信贷
表14~4 部分年份工商贷款余额统计表 单位:万元
第三节储蓄
表14~5 部分年份城乡储蓄余额统计表 单位:万元
第四节公债·国库券
第五节保险
卷十五经济综合管理志
第一章计划·统计·审计
第一节计划
表15~1 附表
第二节统计
紫阳县统计系统示意图
第三节审计
第二章劳动人事管理
第一节人亨管理
表15~2 解放后,1954年、1964、1985年干部年龄构成情况如下表
第二节劳动就业
第三节工资
表15~3 民国三十八年(1949)各工资表
第四节退职退休和离职休养
第三章工商行政管理
第一节工商登记
第二节商品管理
第三节经济合同监督
第四节打击投机倒把
第四章物资管理
第一节经营管理
第二节物资购销
第五章物价管理
第一节市场物价
表15~4 几个历史时期部分工、农产品交换比例如下表
表15~5 1958年、1960年几种主要物价对照表
第二节物价调整
表15~6 部分农副产品单项价格及价格指数如表 单位、公斤、元、%
第三节物价检查、监督
第六章计量管理
第一节计量器具
第二节计量检查监督及量位传递
第七章农民家庭经济抽样调查
卷十六政治志
第一章政权机构
第一节明清时期
第二节中华民国时期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第四节选举
第二章政党·政协·群团
第一节国民党组织
第二节共产党组织
第三节人民政协
第四节群众团体
第三章公安
第一节公安机构沿革
第二节社会治安
第三节剿匪与镇压反革令
第四节取缔反动会道门
第五节禁赌
第四章司法
第一节审判
第二节检察
第三节司法行政
第四节案例
第五章民政
第一节社会救济
第二节优抚
第三节信访
第六章重大政治事件
第一节哥老会反清起义纪略
第二节鸦片烟毒兴亡纪实
第三节两县长接连被逐记
第四节地方武装投诚记
第五节紫阳解放记
第六节“巴山反共救国军”覆灭记
第七章“文化大革命”运动
第一节学“语录”和破“四旧”
第二节派性和武斗
第三节清理阶级队伍和“一打三反”
第四节农村“整顿”
第五节动乱之结束
卷十七军事志
第一章兵防
第一节军亨机构
第二节县属常备武装
第三节防务·战备
第四节地要幼
第二章驻军·兵役
第一节驻军
第二节兵役
第三章农民起义
第一节蓝廷瑞 鄢本恕廖惠
第三节李三
第四节何勉
第四节明末农民起义军
第五节武大定 孙守法 孙守金王嘉祚 许不感 “故明宜川王朱宜(鑃)”
第六节白莲教
第七节太平天国西征军 川滇农民起义军
第八节周蛮刀
第四章地方武装
第一节外来武装
第二节本县武装
第五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斗争
第一节川东起义军吴治部
第二节红四方面军在紫阳的活动
第三节安康起义部队
卷十八科学技术志
第一章科学研究
第一节主要科学研究活动
第二节论著存目
第二章科学技术推广、普及
第一节农业
第二节林业与特产
第三章科技队伍
第一节人才现状
表18~1 文化程度、专业和年龄构成如下表 单位:人
表18~2 附表 单位:人
第二节人才待遇
表18~3 1985年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工资状况如下表 单位:年、人、元
第四章科技机构与管理
第一节机构
第二节科技管理
卷十九教育志
第一章初等教育
第一节幼儿教育
第二节小学教育
第二章中等教育
第一节普通中学
第二节职业中学
第三章职业技术教育
(一)职业技术学校
(二)就业训练
第四章成人教育
第一节扫盲教育
第二节职工业余教育
第三节干部教育
第四节成人高等及中等专业教育
第五章教师队伍
第一节教师培训
第二节生活待遇
第六章教育经费及管理机构
第一节教育经费
第二节管理机构
卷二十文化志
第一章群众文化
第一节群众文化生活
第二节文化团体及设施
第三节电影
第四节电视及音像
第二章民间文艺
第一节民间舞蹈
第二节传说、故事、民谣
第三节民间美术
第四节器乐曲
第五节紫阳民歌
第六节民间文艺的搜集与整理
第三章新闻宣传
第一节报纸
第二节有线广播
第四章戏剧
第一节百年来各地戏剧活动
第二节县汉剧团
第三节紫阳民歌剧
第五章文艺创作
第一节创作概况
第二节主要期刊
第六章图书·档案
第一节图书发行
第二节图书室
第三节档案
第四节地方志编纂
第七章体育
第一节民国以前体育活动概述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体育活动
第三节体育设施
表20~1 紫阳县参加地区运动会成绩统计表
表20~2 成年男子田径纪录
表20~3 成年女子田径纪录
表20~4 少年男子田径纪录
表20~5 少年女子田径纪录
表20~6 举重纪录
第八章文物
第一节古文化遗址
第二节古栈道
第三节古建筑
第四节古墓葬
第五节石刻
第六节馆藏文物
第七节革命文物
第八节文物发掘与保护
第九章宗教
第一节佛教
第二节道教
第三节伊斯兰教
第四节天主教
卷二十一卫生志
第一章疾病防治
第一节传染病防治
第二节地方病防治
第三节三年严重自然灾害期间的干瘦浮肿病
第四节医药机构
第二章民间医药
第一节中医
第二节草医
第三节庙医
第四节药铺
第三章卫生防疫与保健
第一节卫生防疫
第二节爱国卫生运动
第三节妇幼保健
第四节公费医疗管理
第四章药材生产与加工
第一节药材生产
第二节产地收购与集散
第三节成药制售
卷二十二民俗志
第一章社会民俗
第一节年节
第二节交际
第二章家庭生活民俗
第一节嫁娶
第二节生育
第三节丧葬
第三章经济民俗
第一节农业
第二节饲养
第三节修房造屋
第四节饮食
第五节服饰·器物
第六节其它行业
第四章信仰民俗
第一节祭祀
第二节祈雨
第三节巫医
第四节忌讳
卷二十三方言志
第一章紫阳方言分区
第一节中区
第二节南区
图23-1 紫阳方言分区图
第三节东北区
第二章语音
第一节声韵调
第二节声韵调的配合关系
第三节文白异读和特殊读音
第四节语音比较和推广普通话
第三章词语
第四章语法特点
第一节重叠
第二节后缀
第三节动词“没”与副词“没”
第五章谚语
卷二十四人物志
第一章人物传
表24~1 立传人物分类、分区统计如下
第一节古代人物
第二节近代人物
第三节现代人物
第二章英烈名录
(一)鸦片战争(1840)
(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934)
(三)解放战争(1946~1949)
(四)县内剿匪(1950)
(五)国内剿匪(1950~1958)
(六)抗美援胡(1950~1954)
(七)青藏平叛(1958~1960)
(八)中印边境中卫反击战(1961~1962)
(九)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
第三章因公牺牲人员表
表24~2 襄渝铁路建设期间死难人员统计表
表24~3 本籍在外牺牲人员表
表24~4 铁道兵牺牲人员表
表24~5 死难民工表
表24~6 西安学生死难人员表
卷二十五文献辑要
一、公文
复毕中丞禀
劝谕广种红苕晒丝备荒示
重请紫阳采访邑志事实诸绅士文
募修紫阳炉子滩疏
观风告示
光绪十年楷正粮票碑示章程
陕西省紫阳县过去田赋概况调查表
紫阳县政府呈文(民国三十六年)
二、策论·论文
救荒十策
紫阳茶之产销
试议紫阳农业的发展战略
三、碑记
重修城垣碑记
三河平贼记
干沟平贼记
重修儒学碑记
紫阳元帝庙碑记
建修仙峰书院碑记
鸡公津义学记
紫阳邑侯邓公去思碑记
邑侯陈公去思碑记
长滩子平息记
禁耳山石碑文
四、县志序言录
紫阳县志旧序(一)
紫阳县志旧序(二)
重修紫阳县志序(一)
重修紫阳县志序(二)
纂修紫阳县志序
续修紫阳县志序
紫阳县志弁言
续修紫阳县志序
重修紫阳县志序
新志初稿序
五、诗文
紫阳县赋并序
述征绝句·循韵三十首〔选十七〕
山城即亨
山纤行
劝输济荒
紫阳书事三十二韵
劝民种苕备荒六十韵
和张小溪广文喜雨韵
蝗尽后示邑中诸绅士用东坡次韵单传道喜雨诗韵
棚民叹
过紫阳县
菜花
紫阳竹枝词(二十四首选十二)
留别广城士民(四首选一)
紫阳署即事
吟洪水
紫阳城记
六、民谣
跋
参加《紫阳县志》初稿编写人员名单
资料采集人员名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