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草茸
中药名
紫草茸,中药名。为胶蚧科动物紫胶虫LacciferlaccaKerr.在树枝上所分泌的干燥胶质。分布于台湾、广东、四川、云南等地。具有清热,凉血,解毒之功效。用于麻疹,斑疹不透,月经过多,崩漏,疮疡,湿疹,外用可治疮疡不敛,肿毒。
入药部位
干燥胶质。
性味
味甘、咸,性平。
归经
归肺、肝经。
功效
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
用于麻疹,斑疹不透,月经过多,崩漏,疮疡,湿疹,外用可治疮疡不敛,肿毒。
相关配伍
1、治疮痘出不快及变陷者:紫草茸0.3g,陈皮0.15g。上粗末,新汲水煎服。(《直指小儿方》)
2、治黑痘形如牵牛,色瘀败:紫草茸3g,蝉蜕二十五枚。水煎服。(《曾氏医书四种》)
3、治痘疮皮破,浆水泛出,或手搔伤损:紫矿研极细末敷之。(《本草汇言》)
4、治产后血运,狂言失志:紫矿30g。为末,酒服二钱匕。(《纲目》引《徐氏家传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研末,1.5-3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熬膏涂敷。
使用注意
孕妇慎服。
炮制
一、采集加工
用刀将紫胶剥下,除去杂质,平摊放在阴凉通风地方,厚度不超过15cm。要经常翻动,使之干燥不结块。
二、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枝梗及杂质,筛去灰屑,用时捣成小块。
形态特征
紫胶虫又名:胶虫,雌虫身体为不规则的圆球状,紫色,深藏于胶质中。表面有3个突起;其1为肛门;另2个为中胸气门,周围环绕有丝状蜡质。肛门四周有肛门环和肛门棘包围。雄虫体小,分有翅和无翅两型。有翅型体长1mm,宽0.4mm,紫红色。翅膜质。腹部8节,腹端着生一角质化的阴茎鞘,两侧各具一根白蜡丝。无翅型体长2-3mm。触角1对,细长,向前伸。足3对,细弱,呈浅黄色。
生长环境
寄生于钝叶黄檀、秧青、三叶豆、泡火绳、酸香、大叶榕、小叶榕等树上,吸取树液,并分泌胶质覆盖体外。雄虫泌胶量很少,主要依靠雌虫泌胶。分布于台湾、广东、四川、云南等地。
药材性状
本品呈半圆柱状,长短宽狭不一,长3-10cm,宽1-1.5cm。紫褐色或紫红色,表面凹凸不平,有皱纹及小虫眼孔隙,附着于树枝处呈凹沟状,边缘钝圆。质硬而脆,可折断。断面有平行排列的长圆形或圆形虫窝,内有长卵形或圆形虫尸,褐色或暗红色。气微臭,味淡。遇热则软化而发粘。
饮片性状
参见“药材性状”项。
相关论述
《新修本草》:“主五脏邪气,带下,止痛,破积血,金创生肉。”
集解
《本草图经》:“《交州地志》亦云:本州岁贡紫矿,出于蚁壤。乃知与血竭虽俱出于木,而非一物明矣。今医亦罕用,惟染家所须耳。”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11 14:53
目录
概述
入药部位
性味
归经
功效
主治
相关配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