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阁
建筑名称
紫光阁,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中南海内,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原为四方平台,后废台改建为阁,现为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机关刊《旗帜》杂志社总部及中国领导人接见和宴请外宾的场所。
历史沿革
明正德年间,现紫光阁所在处为一土砖垒成的四方平台,台高数丈,上建黄顶小殿,用于检阅亲兵骑射。
明嘉靖年间,平台被拆毁改建为二层楼阁,名紫光阁。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帝为检阅骑射,增建有紫光阁长廊。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扩修紫光阁,用于皇帝接见藩邦和外国使节,陈设功臣画像。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乾隆帝拓修紫光阁抱厦,于阁内陈列有平定金川的战图。
清末民初,紫光阁损毁严重,所藏文物尽皆流失。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紫光阁遭雷击坍塌。
1949年11月,周恩来总理指示重修紫光阁,作为中国领导人接见和宴请外宾的场所。
1993年,国家机关工委主办的党刊《紫光阁》创刊,总部设在紫光阁内。
2019年1月,《紫光阁》杂志更名为《旗帜》,总部仍设在紫光阁内。
建筑格局
紫光阁的建筑形式为上下两层的楼阁,前设5间,后设7间,通高18米,总占地面积达431.17平方米,内四壁有菱花窗和贴金群板;屋顶为庑殿顶,覆绿琉璃黄筒边瓦,下屋檐是一层平座之上的腰檐,两檐之间有柱子、回廊、门窗,梁楣、额枋均有旋子彩画。
文物遗存
功臣像
为宣传“十全武功”,清乾隆年间共举行了四次功臣画像活动,共绘制出280幅功臣像,悬挂于紫光阁之中,第一次是在平定准噶尔后绘制了100幅,第二次是在平定大小金川后又绘制了100幅,第三次是在平定台湾后又增加了50幅,最后一次是平定库尔喀绘制了30幅,这些画像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了战将的英姿,每位功臣单独一幅正面或四分之三侧面全身肖像画,为纪实性绘画作品,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警世碑
警世碑,即“下马必亡”碑,是清乾隆帝鉴于满族入关以后,八旗子弟日益崇尚浮华,喜文厌武,弃满语习汉语者日众,为继承发扬满族的骑射传统而立,石碑尚存,高2米、宽3米,阴阳两面均镌刻着乾隆帝谕旨,现置于紫光阁后武成殿院中。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朱厚照明朝第十位皇帝,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年号正德;从小机智聪颖,喜欢骑射,信用以刘瑾为首的宦官马永成、丘聚、谷大用、张永等八人,时称之为“八党”。悉以天下章奏付刘瑾,而刘瑾则日益诱导武宗戏玩娱乐。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于豹房,享年三十一岁,在位十六年,庙号武宗,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参观信息
地理位置
紫光阁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中南海内,暂不对外开放。
交通线路
途径的地铁线路有:北京地铁2号线
途径的公交线路有:北京公交9、17、22、44、59、66、67、69、71、120、673、93、622、608、901、特2、特4路等。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3 08:1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