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凑型城市
社会学术语
紧凑城市是针对城市无序蔓延发展而提出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紧凑城市的形态取决于城市中人口和建筑的密度,强调土地混合使用和密集开发的策略,主张人们居住在更靠近工作地点和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服务设施的地方,是一种基于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城市精致发展的新思维,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功能紧凑、规模紧凑和结构紧凑。
概念
在中国,紧凑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集中布局城市功能要素、加强城市空间增长管理、促进城市土地的高密度、混合利用、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等。
什么是“紧凑新城镇?首先一个是紧凑一个是新城,紧凑是城市形态的紧凑,以及以步行非机动车系统的城市交通体系,紧凑之中要有完善的城市功能和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是需要有一个非常好的环境,新城镇的概念是既包含了大城市的相对独立的城区的开发,更新、还包括产业化发展带动的小城镇社区化建设,以及对现有的城市各类开发区的城市功能改造,这里希望把新城镇的概念外延再扩大一点,也包括对城城市郊区化发展的科学化的引导,紧凑新城论就是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以紧凑的城市形态,建设新城镇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建设节能省地型城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有效途径。
学术来源
西方城市发展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欧洲为代表的紧凑型模式,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布置较高密度的产业和人口,节约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土地的配置效率。另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松散型模式,人口密度偏低,但消耗的能源要比紧缩型模式多。
紧凑型城市首先由George B.Dantzig和Thomas ISaaty于1973年在其出版的专著《紧缩城市—适于居住的城市环境计划》。中提出。欧共体委员会(CEC )1990年发布《城市环境绿皮书》,再次提出“紧凑城市”这一概念,并将其作为“一种解决居住和环境问题的途径”,认为它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之后,探讨紧缩型城市的专家学者逐渐增多。大家对紧缩型城市逐渐达成一些共识,即紧凑型城市是高密度的,功能混用的城市形态。它的优点在于对乡村的保护、出行较少依靠小汽车、减少能源的消耗、支持公共交通和步行、自行车出行、对公共服务设施有更好的可及性、对市政设施和基础设施供给的有效利用、城市中心的重生和复兴。
建设原则
建设紧凑新城镇,我们应该坚持以下的原则,
第一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理性地开发土地,建设紧凑新城镇,并不是说我们一个个的建设新城镇,我们鼓励在现有的土地上开发,这样可以减少市政基础设施投资,还有利于降低公共服务成本、保护耕地。在开发一个新的项目、区域之前,我们应该考虑是不是在现有的土地上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第二就是全面规划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原则,刚刚有些专家提到了这方面的内容,传统的城市规划,注重的是空间的规划,而建设紧凑新城镇,我们需要对整个城市的资源进行全面的统筹,并且对社会问题进行充分的把握和研究,这也是我们要搞紧凑新城镇的重要原则,我们不能仅仅看成一个实体的规划,要进行突破。
第三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建设原则,紧凑新城镇我们主张设立禁止开发区域,保护农田、保护耕地,这个思想在很多的已经实施的城市规划里面已经有了这个体现,比如说我们在北京新一轮的总体规划里面就设立了这样一个不可开发的区域,比如说绿化带等等,这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应该说我们在环境容量的前提下,要优先考虑不可建设的区域。
第四就是步行公共交通优先的原则,紧凑新城镇可以减少交通路程和能源消耗,这个是大家都可以理解的话题,紧凑我们的效率会提高,时间成本会大大降低。
第五是产业发展复合功能的原则,这个方面和很多的理论都是一致的,紧凑新城镇,主张以产业发展为龙头,避免建设单一功能区域,尽量减少对区域外城市功能的依赖,减少出行时间和距离,其实这是一个很显然的道理,如果什么都到外面去购物,都要形成一个大范围的购物流,都要以来别的区域来给他服务就会导致一些城市化的问题。
第六就是公众参与的原则,中国已进入了社会政策的时代,紧凑新城镇主张积极的公众参与,尤其是在城市更新改造中,我们主张在城市现有的区域,充分利用土地这样一种开发模式,在没有得到居民同意的时候是不能开发的,没有经过居民参与和同意的开发是不可持续的,这就是现在社会市政时代的必然结果。
第七是特色建设的原则,紧凑新城镇,鼓励形成自己的特色,无论是环境特色、产业特色、建设风格、交通方式、文化体育、节庆活动等等,一个有特色的环节都是有生命力。
第八是政策稳定与法制化的原则,建一栋楼就是一个百年基业,建一个城市应该是千秋伟业,如果我们对城市规划做一个随意的修改,我们的千秋伟业怎么能保证呢?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07-17 22:29
目录
概述
概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