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西里·丹尼洛维奇·索科洛夫斯基(1897年7月21日-1968年5月10日),苏联军事家,苏联元帅(1946),苏联英雄(1945.5.29)。生于俄罗斯帝国格罗德诺省科兹利基村(现波兰波德拉谢省境内)的一个农民家庭。1918年加入红军。 毕业于军事学院。1931年加入苏联共产党。内战时期,历任团长、旅长、师长、集群司令。内战后,历任军参谋长、军区参谋长、副总参谋长。
人物生平
早年
1897年7月21日(俄历1897年7月9日)出生于俄罗斯帝国格罗德诺省科兹利基村(现波兰波德拉谢省境内)的一个农民家庭。
从两年制师范学校毕业后,他在一所乡村学校当过一段时间的教师。1918年,他毕业于内韦尔市(现普斯科夫州)师范学院。
早期革命生涯
1931年加入
苏联共产党。1918年参加苏军。毕业于工农红军军事学院(1921)和高级速成班(1928)。
苏俄内战时期,随
东南方面军、
南方面军和
高加索方面军参加作战,历任连长、团副官,副团长、团长、步兵第39师第一副参谋长、旅长、步兵第32师参谋长等职。
1921年起先后任土耳斯坦方面军作战部副部长、师参谋长、师长、费尔干纳和撒马尔罕州军队集群司令。曾积极参加同巴斯马奇匪帮的斗争,因指挥部队有功,荣获红旗勋章。
1922-1930年历任中亚地区步兵师参谋长、莫斯科军区步兵师参谋长、北高加索和白俄罗斯两军区的步兵军参谋长。1930-1935年先后任步兵师师长、伏尔加河沿岸军区副参谋长。
1935年5月起任乌拉尔军区参谋长。1938年4月起任莫斯科军区参谋长。1941年2月起任副总参谋长。
卫国战争时期
卫国战争时期,历任西方面军参谋长(1941.7-1942.1,1942.5-1943.2)、西方向参谋长(1941年7月至9月,1942年2月至5月)、西方面军司令(1943.2-1944.4)、乌克兰第1方面军参谋长(1944.4一1945.4)、
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副司令(1945年4月至5月)。战争时期,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和组织才干。他领导下的方面军司令部以出色的组织工作著称。曾积极参与计划和实施莫斯科反攻作战。1943年初指挥西方面军部队,与
加里宁方面军协同,进行了肃清勒热夫—维亚济马希特勒匪徒基地的战役。伤亡惨重。
1943年夏又率部参加了
奥廖尔战役和斯摩棱斯克战役,只是
瓦尔特·莫德尔收缩防线他才取得进展。
谢尔盖·马特维耶维奇·什捷缅科在评价道:他无疑是个聪明人,但明显缺乏勇气,在担任
西方面军司令期间,他按照大本营的指示,组织实施了11次进攻战役。尽管他也明白,进行这些战役是不合理的,同时他也目睹了这些战役给苏军造成了多么巨大的伤亡(死伤超过33万人)。但是他既没有表示异议,也没有坚持更合理的行动方案,直到大本营将他免职为止。后作为参谋长辅佐
科涅夫参加了利沃夫-桑多梅日、维斯瓦河-奥得河和柏林诸战役的准备和实施工作。因在柏林战役中指挥有方,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二战后
战后,曾任苏军驻德军队集群副总司令1946年3月起任总司令、苏联驻德军管局总指挥兼对德管制委员会苏方委员。1949年第一次柏林危机期间,索科洛夫斯基做好一切准备,准备对美进行
第三次世界大战,后来斯大林用听话的
崔可夫把情绪激动的索科洛夫斯基从柏林替回来。
1949年3月起任苏联武装力量部(1950年2月起为苏联军事部)第一副部长。在
什捷缅科被免职后,1952年6月-1960年4月任军事部(1953年3月起为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总参谋长。在这期间,索科洛夫斯基的军事理论成为战后苏军主要的指导思想,明确树立了索科洛夫斯基在苏联军界的崇高地位。在部队的教育训练中,广泛运用其深湛的军事知识和指挥、参谋工作方面丰富的作战和实践经验,为加强苏联武装力量的建设,进一步发展军事科学,做了大量工作。
1960-1968年任苏联国防部总监组总监。1952-1961年为苏共中央委员,1961年起为中央候补委员。苏联第二至七届最高苏维埃代表。领导并参加撰写《军事战略》(莫斯科1968年第3版)和《法西斯德军在莫斯科近郊的溃败》(莫斯科1964年版)两部军事理论和军事历史著作。获列宁勋章8枚,十月革命勋章1枚,红旗勋章、一级苏沃洛夫勋章和一级库图佐夫勋章各3枚,奖章及外国勋章、奖章多枚,荣誉武器1件。葬于红场克里姆林宫墙下。新切尔卡斯克红旗高级军事通信指挥学校以其名字命名。格罗德诺市树有其半身像。乌拉尔军区司令部大楼为其设置有纪念牌。
核战专家
他的军事生涯始于战争,最后以军事理论研究的丰硕成果而结束。这是一个辉煌而完美的军事历程。索科洛夫斯基元帅对战略的定义:“关于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的战争即武装斗争规律的科学知识体系。它在研究以往战争经验、军事政治形势、国家的经济和精神力量、新式武器和预想敌人的观点和力量的基础上,探讨未来战争的条件和性质、准备和进行未来战争的方法、各军种极其战略使用原则、物质技术保障原则、战争指导原则和军队领导原则。”(出自《军事战略》,战士出版社,1980年版)索科洛夫斯基元帅对未来战争形势的分析:“未来的世界大战,就武器来说,首先是火箭核战争,进行这种战争的基础是各个军种,首先 是战略火箭军和导弹原子潜艇,大量使用火箭核武器。”基于这种认识,强调战略进攻,否定战略防御,主张先发制人,首先以战略核武器实施毁灭性的核突击,力求在战争初期 达到主要的战略目的;改变以陆军为主的诸军种协同作战的原则,认为实施大规模的火箭核突击是现代条件下战争的主要作战方法,强调各军兵种要围绕火箭核武器,竭力争夺火箭核优势,贬低常规兵力、兵器的作用。索科洛夫斯基军事理论成型的这一阶段,苏联开始从事全球扩张活动,谋求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
主要著作
《解放西乌克兰地区》
《解放西乌克兰地区》,载《利沃夫地区之战》一书,利沃夫1965年版;
《光荣的战斗历程》
《光荣的战斗历程》,载《从莫斯科到柏林》一书,莫斯科1966年版;
《莫斯科大会战及其历史意义》
《莫斯科大会战及其历史意义》,载《无比的功绩》一书,莫斯科196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