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叻猪笼草
猪笼草科猪笼草属食虫植物
素叻猪笼草,学名Nepenthes suratensis M.Catal.为猪笼草科、猪笼草属的食虫植物。是泰国素叻府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其生长于潮湿的热带生物群落中。
植物学史
1927年,阿瑟·弗朗西斯·乔治·克尔在泰国素叻府干乍那迪首次采集到素叻猪笼草。该标本编号为“Kerr 13136”,存放于曼谷植物标本馆(BK)。
马尔切洛·卡塔拉诺在2001年出的书籍《泰国的猪笼草》中正式描述了其素叻猪笼草。其描述由阿拉斯泰尔·罗宾逊进行复核,并由安德烈亚斯·弗莱施曼(Andreas Fleischmann)提供拉丁翻译。编号为“Kerr 13136”的标本被指定为模式标本。
形态特征
素叻猪笼草为藤本植物,可攀爬至3米的高处。茎为圆柱形,直径可长达5毫米。节间距可长达6.5厘米。茎为绿色至红色。
素叻猪笼草的叶片无柄,革质,为线形披针形,可长达35厘米,宽至4厘米,厚度可达0.5毫米。叶尖急尖至窄渐尖,渐狭至基部,包住茎部周长的四分之三。中脉的两侧各有3条纵脉,但仅存在于叶片的外四分之一。羽状脉可见,斜发自中脉。笼蔓可长达24厘米,直径约2毫米。叶片为浅绿色,中脉和笼蔓为绿色至红色。
捕虫笼
素叻猪笼草的下位笼通体为卵形,或下部为卵形,上部较窄,可高达15厘米,宽至5厘米。笼肩常位于下位笼的中部,也可能不存在。腹面具一对可宽达12毫米的笼翼,具窄翼须。笼口为浑圆的三角形,倾斜。平展,可宽达10毫米,唇齿可长达1毫米。下位笼的腺体区可位于其内表面的下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笼盖为宽卵形或窄卵形,基部略呈心形,边缘为不规则的波浪状。其可长达4.5厘米,宽至3.5厘米,大小接近于笼口,或小于笼口。笼盖的下表面无附属物,但具大量火山口状的蜜腺,中线附近的蜜腺直径最大,可达1毫米。笼盖下表面靠近末端处有一个小凹陷。笼盖基部后方的笼蔓尾不分叉,可长达5毫米。下位笼的外表面通常为绿色至橙色且具有红色的斑点,或通体为红色。其内表面的蜡质区具有红色的斑点。唇的颜色变化多端,可为绿色至橙色或红色。笼盖可为橙色至红色,并具有红色的条纹。
素叻猪笼草的上位笼为圆柱形至窄漏斗形,大小类似于下位笼,可高达18厘米,宽至3厘米。笼翼可宽达3毫米,或缩小为一对隆起。笼口为浑圆的三角形,倾斜。唇、笼盖及其上位笼的其他部分都类似于下位笼。上位笼的颜色较下位笼浅,外表面通常为绿色至黄色。其内表面的蜡质区也与下位笼一样具有红色的斑点。唇和笼盖都为绿色至黄色。
花序
素叻猪笼草的花序总状花序。雄性植株的花序可长达70厘米,其中总花梗可长达50厘米,花序轴可长达20厘米。共约180朵花。每个花梗带一朵花,其长3至8毫米。花梗基部常具苞片,长约1.5毫米,且向内弯曲。雄蕊柄可长达3毫米。花被片为椭圆形,可长达5毫米,宽至3毫米。其为绿色,边缘为红色。雌性花序的结构与雄性花序类似,但其花序轴较短,仅为10至15厘米,而花梗较长,为4至10毫米,且苞片大大缩小或缺失。其花被片也较小,仅长约4毫米,宽约2毫米,且始终为绿色。
其他信息
素叻猪笼草的花序、叶片及茎部具有橙色或棕色的毛被,其长0.1至0.3毫米。但这些毛被早落,因此植株的下部通常无毛。
与其他产自中南半岛的耐火猪笼草一样,素叻猪笼草也具有发达的地下根茎。
生长环境
素叻猪笼草主要生长在潮湿的热带生物群落中,仅分布于海拔0至200米的砂质低地中。
分布范围
素叻猪笼草产分布于泰国素叻府热带沿海地区。
学名来源
学名Nepenthes suratensis M.Catal.其种加词“suratensis”来源于素叻府的名字及拉丁文词尾“-ensis”,意为“来自素叻府”。
物种关系
素叻猪笼草是泰国素叻府沿海Kanchanadit镇附近的数个地区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其仅生长于海拔0至200米的砂质低地中。素叻猪笼草被认为与安达曼猪笼草(N.andamana)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近缘关系。
尚未发现素叻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
保护现状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1月26日评估,素叨猪笼草符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度濒危A3c标准,确定为极危(CR)物种,并于2013年发表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素叻猪笼草现仅存三个种群;第四个位于乍纳的种群已消失。仅有一个种群经过了细致的调查,约由250个成年植株组成,并很可能是最大的种群;其他两个种群仅见零星报道,可能种群数量极小。这些种群均不位于保护区内,也没有得到任何的保护,并预计在将来数年的城市扩展中将会有80%的素叻猪笼草消失。
参考资料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19 09:41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