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响应时间,是计算机对用户的输入或请求作出反应的时间。系统响应时间的计算要考虑到用户的数目,用户数目越多,响应时间必须越快,不然就难以保证每一个用户都有可以接受的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和时间片的大小有关,一般情况是:
时间片越短,响应时间越快。
简介
在计算机中,响应时间分为用户响应时间和系统响应时间。用户响应时间是指单个用户所感受到的系统对其交互式操作的响应时间。用户的眼睛存在视觉暂停现象,只能在察觉0.1s以上的视觉变化,用户响应时间在此范围内就可以了。系统响应时间是计算机对用户的输入或请求作出反应的时间。例如,用户通过终端提 出一个处理要求(即打入一行命令) 至系统给出相应的回答信息(响应) 的时间。在档案自动检索系统中,为 给出提问表达式,到计算机系统输 出第一个检索条目所花费的时间。系统响应时间是系统性能指标之一,特别在分时系统中。
时间片
在分时系统中,为了避免处理机时间被某个程序、用户或进程所独占,操作系统把处理机时间划分成许多小段,按一定调度方式,使各个程序,用户或进程每过一段时间就得到一小段处理机时间。这一小段处理机时间称为时间片。为了提高系统运行效率,时间片对每个用户可以是不同的。处理机的调度策略根据不同情况也有优先数法、定时轮转法和分级调度法等。调度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各个用户对响应时间的要求。时间片划分得使每个用户感到好像独占系统时间为最佳状态。
分时系统
在计算机科学中,分时系统(英语:time-sharing)是利用多重程序(Multiprogramming)与
多任务处理(multitasking)等技术,让多个用户在同时间内可以分享相同的电脑资源。一般来说,计算机用户(可以是多个)是通过特定的
端口,向
计算机发送
指令,并由计算机完成相应任务后,将结果通过端口反馈给用户的。
关键问题
为实现分时系统,必须解决一系列问题。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使用户能与自己的作业进行交互,即当用户在自己的终端上键入命令时,系统应能及时接收并及时处理该命令,再将结果返回给用户。此后,用户可继续键入下一条命令,此即人-机交互。应强调指出,即使有多个用户同时通过自己的键盘键入命令,系统也应能全部地及时接收并处理这些命令。
(1) 及时接收。要及时接收用户键入的命令或数据并不困难,为此,只需在系统中配置一个多路卡。例如,当要在主机上连接 8 个终端时,须配置一个 8 用户的多路卡。多路卡的作用是使主机能同时接收各用户从终端上输入的数据。此外,还须为每个终端配置一个缓冲区,用来暂存用户键入的命令(或数据)。
(2) 及时处理。人机交互的关键,是使用户键入命令后能及时地控制自己作业的运行,或修改自己的作业。为此,各个用户的作业都必须在内存中,且应能频繁地获得处理机而运行;否则,用户键入的命令将无法作用到自己的作业上。前面介绍的批处理系统是无法实现人机交互的。因为通常大多数作业都还驻留在外存上,即使是已调入内存的作业,也经常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等待后方能运行,因而使用户键入的命令很难及时作用到自己的作业上。
分时系统的特征
分时系统与
多道批处理系统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不同特征,由上所述可以归纳成以下四个特点:
(1) 多路性。允许在一台主机上同时联接多台联机终端,系统按分时原则为每个用户服务。宏观上,是多个用户同时工作,共享系统资源;而微观上,则是每个用户作业轮流运行一个时间片。多路性即同时性,它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使用费用,从而促进了计算机更广泛的应用。
(2) 独立性。每个用户各占一个终端,彼此独立操作,互不干扰。因此,用户所感觉到的,就像是他一人独占主机。
(3) 及时性。用户的请求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响应。此时间间隔是以人们所能接受的等待时间来确定的,通常仅为 1~3 秒钟。
(4) 交互性。用户可通过终端与系统进行广泛的人机对话。其广泛性表现在:用户可以请求系统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如文件编辑、数据处理和资源共享等。
Web系统响应时间优化
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甚至是根本性的改变。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web及其应用程序的普及,各类基于亡的应用程序以其方便、快速、易操作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企业和个人的青睐,且逐渐成为下一代软件开发的主流。许多传统的信息系统被移植到互联网上,使得Web应用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
与此同时,随着需求量与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复杂性也逐渐增加,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Web站点流量的迅速增长,尤其是从用户的角度来看,随着同时访问的用户数的增加,尾应用程序的响应时间也会相应增加,当其增加到用户无法接受的程度时,用户便会失去耐心而离开该网站。对于商业网站来说,用户放弃他们的网站将导致收入的减少。而对于办公网站或系统来说,响应时间的增加则直接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
响应时间优化的重要性
响应时间是Web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应用程序服务质量众多属性中最重要的属性之一。服务质量是一个综合指标,用于衡量使用一个服务的满意程度,描述关于一个服务的某些性能特点。可以看到,服务质量的实质是用户的满意程度。专门就响应时间而言,要使Web应用程序的服务质量满足用户的要求就要使用户的等待时间尽量控制在用户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而用户在使用一个Web系统时,其等待时间通常取决于多种因素。如何准确的描述这些影响因素和响应时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有效的控制这些因素并对其进行优化,对于提升系统性能及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数据访问的优化
对数据的访问速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应用系统的性能,如果被请求的页面是一个静态页面或只有小部分内容需要从数据库中提取,则它的加载速度比那些需要从数据库中大量读取数据或不断从数据库接收和更新数据的页面要快。因此,对于动态的页面来说,对SQL层数据处理的优化就显得非常重要。在Web开发中,除了传统的改善
数据库结构和优化SQL语句外,主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使用XML技术。采用XML技术,可将查询的结果生成文件保存在Web服务器上,使客户端能够直接和文件进行交互,以节省访问数据库的资源同时也可以将传送到客户端,在客户端恢复为数据集,此后就可以直接在客户端进行一些操作,而不必和服务器交互,建立非连接的数据访问以节省时间。
使用连接池。建立Web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之间TCP的连接时,DBMS需要为其分配多种资源,而在释放连接时,DBMS需要释放掉这些资源,分配和释放资源都是比较耗时的工作,因此反复建立和释放连接势必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实际上,大多数应用程序仅使用1个或几个不同的连接配置。这意味着在执行应用程序期问,许多相同的连接将反复地打开和关闭。
连接池技术能够能重用到数据库的连接,而不是每次请求都建立新的TCP连接,新连接仅在于连接池中得不到连接时才建立。当连接被关闭时,它被返回到连接池中,在那里它仍然保持与数据库的连接,与完全断开连接相反,池进程保持物理连接的所有权。通过为每个给定的连接配置保留一组活动连接来管理连接。只要用户在连接上调用Open,池进程就会检查池中是否有可用的连接。如果某个池连接可用,会将该连接返回给调用者,而不是打开新连接。应用程序在该连接上调用Close时,池进程会将连接返回到活动连接池集中,而不是真正关闭连接。连接返回到池中之后,即可在下一个Open调用中重复使用。池连接可以大大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和可缩放性。
使用缓存技术。合理有效地设计和使用缓存是优化应用系统性能的重要手段,在基于Web的支持大量用户的系统开发中,这一点尤为明显。缓存能够提供性能和伸缩性的最大效益,利用有效的缓存可以避免Web服务器与数据库之间的网络往返,绕过占用很多资源的计算,并节省服务器资源,同时改善响应时间和等待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