糵(读作:niè)是一个现代汉语通用规范三级字,,该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的小篆,本义为.谷、麦、豆等粮食作物的芽,后来引申指酿酒的曲,即“酒曲”。再由“酿酒的曲”又引申为酿成,造成。
形声字。糵本作“櫱”,从米、辥声。后来古人为了书写美观,又把声旁“辥”改为了“薛”声,而产生了“糵”。这个从薛声的“糵”一直为后世通行的写法,在新中国的汉字规范整理中也沿袭传统,继续以“糵”为正体字。本义是指谷、麦、豆等粮食作物的芽。《说文解字》:“糵,牙米也。”后来引申为酒曲。《书·说命》:“尔惟曲糵。”《礼记·礼运》:“礼之于人,犹酒之有蘖也。”也引申为酿成,造成。《汉书·卷五四·李广苏建传》:“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糵其短,诚可痛也!”
【
集韵】【正韵】𠀤鱼列切,音臬。【
玉篇】曲也。【书·说命】尔惟曲糵。【礼·礼运】礼之于人,犹酒之有糵也。
《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糱)牙米也。牙同芽。芽米者、生芽之米也。凡黍稷稻粱米巳出於穅者不牙。麥豆亦得云米。本無穅。故能芽。芽米謂之糵猶伐木餘謂之櫱、庶子謂之孼也。按許云芽米、葢容穀言之。散文則粟得偁米。月令。乃命大酋。秫稻必齊。?糵必時。注云。古者穫稻而漬米麴。至春而爲酒。按漬米、漬麴是二事。漬米卽大酋之糵也。此糵不必有芽。以凡穀漬之則有芽。故名漬米曰糵。从米。辥聲。魚列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