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糕
陕西特色风味小吃
粳糕指糯米上白糖、蜂蜜、大枣等蒸成的糕点,在陕西是一种常见小吃。
饮食文化
每到冬天来临的时候,早上唯一能够唤醒懒虫的就是粳糕了,听着门外悠长熟悉的一声“换……,粳糕来”多沉的瞌睡都能爬起来,只是不知道门外的老人换了几个了。到了初中的时候,每天都有了跑步的习惯,早上六点多跑出去,趁着还在出汗的当口,一群人围着一个粳糕摊,热气腾腾地吃碗粳糕的经历,都是回味悠长,也在思考关于赚钱的艰辛。
那时候的记忆是甜蜜、温暖的,似乎天越冷,粳糕才会越香甜。其实,粳糕不是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才能吃到的,冬天一过,夏天的时候不吃热的粳糕,等到完全放凉了之后再吃也是别有风味,凉的粳糕切成块用竹签插上吃,不过这时候它不叫粳糕而叫“扎糕”了。凉凉的用蜂蜜蘸着吃,香甜的味道回味无穷。
名字趣闻
西安一名方言、民俗学家说,陕西关中及商洛地区的方言中,“jing”、“ding”不分,常有“天地钉子铁”被念做“千即惊字切”,所以有些地方把“jinggao”念做“dinggao”,老代最初的招牌就写作“鼎糕”。
这种小吃其实应是 “甑糕”,音“zenggao”,因其是用“甑”蒸制成的“糕”,甑是一种底部有小孔的炊具。也有写作“粳糕”的,是说这种小吃主要原料是粳米。民间还有一种说法是“这儿糕”———很形象,形容围着甑锅争抢买枣糕吃的小孩们,都是“这么高”(用手比划,个头矮,高不过甑锅),就是笑谈。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19-12-05 17:33
目录
概述
饮食文化
名字趣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