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海门村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下辖村
粤海门村,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北部,距街道办事处约2千米。相邻自然村有桂庙新村。始建于清代。
建制沿革
20世纪30年代末,该村被日本侵略军烧毁,村民被迫全部离开家园。1948年,张、江2姓的五户人家,从观澜、龙华迁回到已是一片荒芜的原地建宅定居。
原名麻癞窝;后因位于粤海之滨,更名为粤海门村,意为粤海门户。该村临近深圳湾,地势平坦。现村于1983年在原地重建。
清朝,属新安县。1914年,属宝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属宝安县莲城、十约、南屏联乡;1958年,属超英公社;1963年,属南头公社:
1979年,属深圳市南头区南头公社;1982年,属罗湖区南头公社;1983年,属南头区南山街道;1990年,属南山区南山街道;1991年,属粤海街道;2001年,属粤海街道粤桂社区
人口民族
世居村民主要为张姓、江姓。第一大姓为张姓,清初从福建迁至广东;1948年从今龙华姜头村迁至此地。第二大姓为江姓,早年从广东长乐(今五华)迁至今深圳观澜田背村;1948年从田背村迁至此地。
2015年末,户籍人口88人,其中男性53人,女性35人;80岁以上4人,最年长者87岁(女):实际在村人口87人;海外留学1人。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50人。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8人,分布在美国。
民系语言
世居村民为汉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经济
传统经济以农业为主,兼养蚝、捕鱼、种植荔枝等。1992年,深圳特区推行农村城市化改革,原南光村委会企业公司转变为南光居委会和南岗实业股份公司,股份公司下辖南光经济发展部、桂庙经济发展部、桂庙新村经济发展部、粤海门经济发展部。改革开放后,粤海门村利用毗邻高新区的优势,成为深圳高新区的后勤基地,村内流动人口多为高新区的工作人员。现村集体经济以厂房出租为主。
村民以房屋出租及在深圳就业为主,兼有商业经营。
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房屋出租、工资性收入、村集体经济分红、商业经营。
交通运输
科苑南路、白石路经过该村。
社会事业
1980年通电,1985年通自来水,1991年实现村道水泥硬底化、通电话,2000年通互联网。
1939年,日军修后海军用机场,详见桂庙新村。1983年,该村70%的土地用于建设深圳大学
地方习俗
该村有“洗柚子水”习俗,每年除夕这天,村民用加入柚子叶熬煮的水沐浴。
地方规划
2014年,该村被列入城市更新规划。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4 16:48
目录
概述
建制沿革
人口民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