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糠柴
大戟科野桐属植物
粗糠柴(Mallotus philippensis (Lamarck) Müll. Arg.)是大戟科野桐属小乔木或灌木。粗糠柴的小枝、嫩叶和花序均密被黄褐色短星状柔毛;叶互生或有时小枝顶部的对生,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下面被灰黄色星状短绒毛叶脉上具长柔毛,散生红色颗粒状腺体;花为花序总状,顶生或腋生;果为蒴果扁球形;种子卵形或球形,黑色,具光泽;花期4-5月,果期5-8月。
形态特征
小乔木灌木,高2-18米;小枝、嫩叶和花序均密被黄褐色短星状柔毛。叶互生或有时小枝顶部的对生,近革质,卵形、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8(-22)厘米,宽3-6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边近全缘,上面无毛,下面被灰黄色星状短绒毛,叶脉上具长柔毛,散生红色颗粒状腺体;基出脉3条,侧脉4-6对;近基部有褐色斑状腺体2-4个;叶柄长2-5 (-9)厘米,两端稍增粗,被星状毛。
雌雄异株,花序总状,顶生或腋生,单生或数个簇生;雄花序长5-10厘米,苞片卵形,长约1毫米,雄花1-5朵簇生于苞腋,花梗长1-2毫米;雄花:花萼裂片3-4枚,长圆形,长约2毫米,密被星状毛,具红色颗粒状腺体;雄蕊15-30枚,药隔稍宽。雌花序长3-8厘米,果序长达16厘米,苞片卵形,长约1毫米;雌花:花梗长1-2毫米;花萼裂片3-5枚,卵状披针形,外面密被星状毛,长约3毫米;子房被毛,花柱2-3枚,长3-4毫米,柱头密生羽毛状突起。
蒴果扁球形,直径6-8毫米,具2 (-3)个分果爿,密被红色颗粒状腺体和粉末状毛;种子卵形或球形,黑色,具光泽。花期4-5月,果期5-8月。
产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和海南。生于海拔300-1 600米山地林中或林缘。分布于亚洲南部和东南部、大洋洲热带区。巴基斯坦、不丹、尼泊尔、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北部。
木材淡黄色,为家具等用材;树皮可提取栲胶;种子的油可作工业用油;果实的红色颗粒状腺体有时可作染粒,但有毒,不能食用。
产地生境
粗糠柴分布于中国南方多地。粗糠柴喜光,不耐荫蔽,但耐干燥瘠薄土壤,在酸性土和钙质土上都能生长。常见分布于稀疏的林内和灌木丛中,多见为灌丛状,保护良好可成乔木,在郁闭的原始林中则未见有生长。
主要价值
经济
粗糠柴有经济价值,其种子的油可做工业用油。
观赏
粗糠柴也有观赏价值可作为观赏植物。
药用
粗糠柴具有药用价值,叶可入药,味淡、涩、性平;可以止血、生肌;外用可用于外伤出血和疮疡溃烂。
【性味归经】微苦、微涩,凉。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果实和叶背的红色粉末状小点有毒。中毒症状为呕吐和腹泻;并能杀寄生虫。
【功能主治】
根:清热利湿。用于急、慢性痢疾,咽喉肿痛
果上腺体粉末:驱虫。驱绦虫兼能驱蛲虫、线虫。
【用法用量】 根:0.5~1两。
果上腺体粉末:成人每次2~3钱,小儿5分。入胶囊、丸剂、锭剂等服之。
备注
本品果实上腺毛有毒,过量则可引起中毒,发生恶心,呕吐,强烈下泻。解救方法:洗胃;内服蛋清、面糊、活性炭或鞣酸蛋白;大量饮淡盐水或静脉滴注5%葡萄糖盐水,对症治疗。
兽医上也常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7 22:20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