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疏,汉语词语,拼音:cū shū,解释为
疏略;不精细,出自《三国志.卷一四.魏书.程昱传》。
释义
1、疏略;不精细。2、粗俗;粗率。
出处
《三国志.卷一四.魏书.程昱传》:“以谨慎为粗疏,以謥?为贤能。”
例句
1、疏略;不精细。
“﹝柳远﹞性粗疏无
拘检,时人或谓之‘柳癫’。好弹琴,耽酒,时有
文咏。”——《魏书·裴叔业传》
“性度粗疏
豪放,与刘伶伯仲,阮籍
颉颃。”——明·李玉《占花魁.第二十三出》
老儿禀性
躁暴,举止粗疏,全不采人。—— 明 · 冯梦龙 《古今小说·杨思温燕山逢故人》
悔杀咱一刬儿粗疏,不解他十分的娇𣨼。—— 清 · 洪昇 《长生殿·复召》
语意之间好像笑着他们的粗疏。—— 现代 ·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后记》
2、粗俗;粗率。
临安倡女仪二十二名珏……颜状绝粗疏,颇
慧悟,能立成诗词。—— 宋 · 洪迈 《异闻总录》卷四 引 宋 洪迈《夷坚志·临安倡女》
侯师圣太粗疏,李先生甚轻之。来延平看亲,罗仲素往见之,坐少时不得,只管要行。此亦可见其粗疏处。 —— 南宋 · 黎靖德 《朱子语类》卷一〇一
(丑)那子路不是唤做仲由的么?(末)正是。(丑)他气质粗疏,容貌
凶狠。—— 明 · 梁辰鱼 《浣纱记·遣求》
3、粗忽疏慢。
张昭非肃谦下不足,颇
訾毁之,云肃年少粗疏,未可用。—— 三国 · 陈寿 《三国志·吴志·鲁肃传》
今却返,具述胥言。适有粗疏,请君勿责。 —— 唐 · 佚名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
天地尚遭人意料,乘时使气定粗疏。—— 宋 · 苏辙 《溯潮》诗之一
他鹰指爪,蟒身躯,忒躁暴,太粗疏,但言语,便
喧呼。 —— 元 · 尚仲贤 《柳毅传书》第一折
4、粗糙;不精密。
(后)袍极粗疏,诸主朝望见,反以为绮。—— 东汉 · 班固等 《东观汉记·明德马皇后传》
诸主家朝请,望见后袍极粗疏,反以为
侍婢之数。—— 晋 ·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上》
尧时文物也粗疏,礼乐犹带鸿荒余。 —— 宋 · 杨万里 《题望韶亭》诗
则我这
衣袂粗疏,都是柴草络布无绵絮。—— 元 · 关汉卿 《五侯宴》第一折
机器不兴,工欲动,而
笨拙粗疏之刀锯袣之。—— 近代 · 梁启超 《说动》
5、谓才识疏略寡陋。
其知弥粗。—— 战国 · 吕不韦 《吕氏春秋·异宝》
然隐才雄而粗疏,邺才清而绵致。 —— 五代 · 王定保 《唐摭言·韦庄奏请追赠不及第人近代者》
盗喜曰:“秀才乃肯自屈,何不可者!顾吾辈粗疏,恐为秀才笑耳。” —— 北宋 · 司马光 《
涑水记闻》卷七
6、形容声音粗沉而不连续。
秋深月清苦,虫老声粗疏。—— 唐 · 孟郊 《秋怀》诗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