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枝木麻黄
木麻黄科木麻黄属植物
粗枝木麻黄(学名:Casuarina glauca Sieber ex Spreng.)是木麻黄科木麻黄属植物,常绿乔木。高可达30米,大树树干通直,直径达70厘米;树冠狭长圆锥形;枝红褐色,有密集的节;鳞片状叶每轮通常7枚,少为6或8枚,披针形或三角形,棒状圆柱形,有覆瓦状排列、被白色柔毛的苞片;小苞片具缘毛;花药两端深凹入;球果状果序椭圆形,小苞片变木质,阔卵形,小坚果连翅,4-5月开花,7-10月结果。
形态特征
乔木,高10-20米,胸径达35厘米;树皮灰褐色或灰黑色,厚而表面粗糙,块状剥裂及浅纵裂,内皮浅黄色;侧枝多,近直立而疏散,嫩梢具环列反卷的鳞片状叶;小枝颇长,可达30-100厘米,上举,末端弯垂,灰绿色或粉绿色,圆柱形,具浅沟槽,嫩时沟槽内被毛,后变无毛,直径1.3-1.7毫米,节间长10-18毫米,两端近节处略肿胀。鳞片状叶每轮12-16枚,狭披针形,棕色,上端稍外弯,易断落而呈截平状;节韧,难抽离,折曲时呈白蜡色。
花雌雄同株;雄花序生于小枝顶,密集,长1-3厘米;雌花序具短或略长的总花梗,侧生,球形或椭圆形。球果状果序广椭圆形至近球形,两端截平,长1.2-2厘米,直径约1.5厘米;苞片披针形,外被长柔毛;小苞片广椭圆形,顶端稍尖或钝,被褐色柔毛,渐变无毛;小坚果淡灰褐色,有光泽,连翅长5-6毫米。花期3-4月,果期6-9月。
生长环境
在原产地澳大利亚生长于海岸沼泽地至内陆地区。海拔为0-30米。气候属温暖湿润气候型,也有温暖半湿润气候区。最热月份平均气温为27-30℃,最冷月份平均气温为4-11℃。自然分布区中,沿海地区为无霜区,但内陆分布区有时会有霜冻。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毫米,北部地区为夏雨型。南部地区为弱夏雨型。
粗枝木麻黄多出现在冲积扇土壤上,沙质或黏重土壤,土壤有良好营养元素提供,土壤多为酸性但也有碱性。引种后生长范围扩大,垂直分布延伸到900米,年降水量为500-4000毫米。在以色列干旱高盐的沙漠立地上也能生长。在泰国,粗枝木麻黄幼苗能耐含钙量极高的土壤,如含30%石灰石的土壤上仍能成林。在夏威夷,可种在风化的玄武岩上的风蚀坑内,在美国佛罗里达南部的石灰岩上也生长良好。粗枝木麻黄在纯石灰沙土上也同样生长良好,无论原产地或引种栽培后,粗枝木麻黄根蘖能力强,树根周围常有萌条出现。
分布范围
原产于澳大利亚东海岸,南起新南维尔士州的伯马吉(Bermagui),北至昆士兰州的格拉德斯通·弗雷泽(Gladstone Fraser)岛上都有生长,同时,内陆上的悉尼地区和辛格尔顿(Singleton)地区也有分布。纬度为25°-36°S。
中国华南地区(广东、福建、台湾)、泰国、以色列、塞浦路斯(Cyprus)、肯尼亚、南非、埃及及美国佛罗里达的沼泽地或盐碱地上都有引种栽培。
栽培技术
选地
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平沙地,选取高75-90厘米、根茎粗1厘米左右的健壮苗木造林;在立地条件较差的风口地带、流动沙地、沙丘,选取高1-1.2米、根茎粗1厘米左右苗木造林。起苗前,修剪一部分侧枝,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成活率。
栽植
造林季节:最早为3月12日,最迟为10月28日。以5-7月雨季造林成活率为最高,造林后3-5天就有新根出现,生长快。在雨水充沛的年份,8-9月造林,成活率也不低,但由于此时接近风季,一般不宜在流沙地和风口地带造林。3-4月,寒流未过,气温尚低,造林后成活慢,遇到寒流,苗木会被冻死。11月至翌年2月,气候寒冷,不宜造林。
合理密植:
造林方法:粗枝木麻黄沙荒造林曾经有“宿土造林”、“客土造林”、“普通造林”三种方法。实践结果,“普通造林”起苗时不带本土,成活率没有保证。采用“客土造林”、花工大,遇到晴天还得浇水才能保证成活。采用“宿土造林”,效果最佳。
主要价值
观赏:常栽培作行道树或庭园观赏树。在造林上由于其幼树生长慢,容易产生枯梢现象,对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抗风力较差。
经济:该种心材褐色,边材白色,为枕木、家具用材,亦可供雕刻或作牛轭用。
生态:粗枝木麻黄是中国引种较早的木麻黄植物之一。该树种抗病、抗盐碱能力远远强于其他木麻黄树种,应用广泛。根系萌生能力强,是抗风固沙的优良树种。
参考资料
粗枝木麻黄.植物智.
粗枝木麻黄.中国自然标本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11 21:29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