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蝶儿·春雨》是清代词人
张惠言的一首词。词人抓住淅沥而迷惘的雨景,抓住雨中飞飏的雨丝,簌簌飘零的落红,雨后重重缭绕的雨雾,远方大地上的萋萋芳草等清美且迷朦的景象,生动而贴切地点染出词人此时此刻落寂、迷惘而感伤的心场。同时,词人又不时恰到好处的直抒胸臆,颇为直率地坦露他的心绪。如词上下两片开首句“甚心情还自来小楼凝望”和“者心情付春雨绕遍天壤”就是直抒胸臆之笔。此词的主旨为抒发在异地他乡对亲人与故土的思念之情,同时,又展露出词人心中那排遣不去的孤寂与怅惘感,词风清婉而感伤。
甚心情还自来小楼凝望⑵?一丝丝、看他愁样。软东风、暂禁着、柳花飞飏⑶。却无端⑷、催着桃花飘荡。 者⑸心情付春雨绕遍天壤⑹。一丝丝、看侬⑺愁样。是
啼痕、染就了、万重烟障⑻。问江南、芳草可还惆怅⑼?
⑷无端:①无心,无意。北宋
欧阳修《
玉楼春》:“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北宋秦观《桃源忆故人》:“无端画角
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②不料。北宋
贺铸《
踏莎行》:“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东风,无端却被秋风误。”③无奈。北宋
宋祁《
蝶恋花》:“远梦无端欢又散。泪落胭脂,界破蜂黄浅。”此处为第二种解释。
⑸者:者,通“这”。五代蜀王衍《醉妆》词:“
者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那边走,
者边走,莫厌金杯酒。”北宋晏几道《少年游》词:“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
者番同。”
这首词起码有两种解读法。一种可解为“模拟词”,即传承晚唐
温庭筠以来习见的以男性模拟女性身份与口吻的写法,来描摹、抒发词中“她”的情状与心志,也间接表达作者的心境与情思。春天来了,春雨淅淅沥沥飘下,这“一丝丝”春雨,似乎飘出来的是那个远在千里之外“游子”的“一丝丝”泪水,“游子”还在为不能归乡与亲人团聚而忧愁,所以闺中思妇还有什么心情“还自来小楼凝望”——盼望着“他”归乡?东风“疲软”,然而,这“疲软”的东风只是暂时不让柳花高飞飘扬,却禁不住那灼灼桃花簌簌飘零。闺中思妇要把这满蓄着离情别恨的忧闷心情“付春雨绕遍天壤”,那“一丝丝”春雨似乎也用同情的眼光看着“侬”憔悴忧伤的模样。这“侬”是吴越语中的“你”,词中的女主人公在自问自答,在
扪心自问,这个“你”是指女主人公自已。词中女主人放眼望去,只见远方雨雾重重,朦胧迷离,这重重雨雾,应该是“我”——词中的女主人的泪痕点染而成。词中女主人胸中的郁闷无法排遣,所以,“她”面对着茫茫“江南”大地,面对着江南大地上的萋萋芳草,不禁要问,人们是否也象我一样感受离情别恨的惆怅?
另一种可解读为“
自传体”词,即作者在词中写的是“自我”,抒发“我”此时此刻的感受与心情。春天来了,春雨淅淅沥沥飘下,在迷离中潜伏着几分生机,然而词人却“甚心情还自来小楼凝望”?这是为什么?因为这“一丝丝”春雨似乎让“我”在雨雾濛濛的迷惘景象中看到“你”——即闺中思妇的忧愁模样。东风乏力疲软,它只是暂时吹不动“柳花”,不能让柳花高飞飘扬,然而它却无情地吹打着桃花,使灼灼盛开的桃花纷纷簌簌落下。我这落寂又孤苦的心情只好“付春雨绕遍天壤”。我猜想与我天各一方的那个“她”也和我一样落寞,这天空中飘下的“一丝丝”春雨,似乎也用同情的目光注视着“侬”——我所思念的“你”,亦即闺中思妇的忧郁模样。纵目远眺,只见远方雨雾缭绕,朦胧迷离,这重重缭绕的雨雾,想必是“侬”相思的泪痕点染而成。我面对着“江南”的苍茫大地,面对着江南大地上萋萋芳草,不禁仰天长问,这萋萋芳草是否也象我们一样感受到无奈与惆怅?
与前两首词一样,此词的主旨为抒发在异地他乡对亲人与故土的思念之情,同时,又展露出词人心中那排遣不去的孤寂与怅惘感,词风清婉而感伤。词人抓住淅沥而迷惘的雨景,抓住
雨中飞飏的雨丝,簌簌飘零的落红,雨后重重缭绕的雨雾,远方大地上的萋萋芳草等清美且迷朦的景象,生动而贴切地点染出词人此时此刻落寂、迷惘而感伤的心场。同时,词人又不时恰到好处的直抒胸臆,颇为直率地坦露他的心绪。如词上下两片
开首句“甚心情还自来小楼凝望”和“者心情付春雨绕遍天壤”就是直抒胸臆之笔。
张惠言(1761~1802),原名一鸣,字皋文,武进(今江苏常州)人。早慧,少受易,即通大义。年十四,即为童子师。嘉庆四年(公元一七九九年)进士,改庶吉士,充实录馆纂修官。六年,散馆,奉旨以部属用,朱珪奏改翰林院编修。嘉庆七年卒于官,年四十二。著有《茗柯文编》4卷,《茗柯词》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