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蚧
粉蚧科粉蚧属昆虫
粉蚧属于半翅目。粉蚧雌性成虫触角端节较其前节长且大,约呈纺锤形;背孔有0-2对,位于前胸及第6腹节背侧;腹脐有0-5个,位于腹部腹面中区有1纵列;背缘有一系列刺孔群,左右侧成对,基数为18对,也可少至0对,或更多,每刺孔群由锥刺及腺群组成;体表常有三个腺;虫体表面常被有白色蜡粉。
粉蚧简介
橘粉蚧(Pseudococcus citri)和柑栖粉蚧(P. gahani)为常见种。
蚧总科粉蚧科的通称。体表被白色或乳黄色蜡质覆盖物,酷似白粉披身,全世界已知约1400余种,其中有很多是热带和亚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害虫,在温带,也常危害温室栽培植物。
中国已知约45属,107种,其中安粉蚧属、穗粉蚧属、英粉蚧属、碎粉蚧属、林粉蚧属、细管粉蚧属、刺粉蚧属、鞘粉蚧属、茸粉蚧属、景粉蚧属、缘管粉蚧属为中国特有属。
雌成虫卵圆形,少数长形、圆球形或不对称型。体壁柔软。前胸背板和头部无明显分界。腹部体节明显。少数雌体完全无蜡被而裸露。雄虫成体纤细,头、胸和腹分明。触角3~10节。单眼4~6个,无复眼。膜质翅1对。有的缺膜质前翅和平衡棒。足细长。腹部倒数第二节有两个管状腺,雄成虫由此分泌出两条白色细长并较坚韧的蜡丝。交尾器短,雄虫幼虫常在白色蜡质茧里发育。
蚧壳虫繁殖能力强,夏季高温、高湿天气为虫害高发期,5月下旬~6月上旬其为害最严重。
种类
重要种类有:糖粉蚧,在中国南方为害甘蔗;橘鳞粉蚧,为柑橘、茶、番荔枝等的害虫;橘腺刺粉蚧,对柑橘等多种经济作物造成危害;橘小粉蚧为害柑橘类;康氏粉蚧主要为害蔷薇科果树。
蚧壳虫雌虫和幼虫一经羽化,终生寄居在枝叶或果实上,造成叶片发黄、枝梢枯萎、树势衰退,严重时会造成植株死亡,该虫的为害被列为园林“五小害虫”之首。
防害
蚧壳虫雌虫和幼虫一经羽化,终生寄居在枝叶或果实上,造成叶片发黄、枝梢枯萎、树势衰退,严重时会造成植株死亡,该虫的为害被列为园林“五小害虫”之首。消灭蚧壳虫的最佳时期——卵盛孵期到若虫期,此时蚧壳虫的蜡质层未形成或刚形成,对药物比较敏感,用量少、效果好。三月中下旬是一年中清除蚧壳虫的第一个关键期,此时蚧壳虫进入越冬后的恢复活动期,抗药性差,易于防除。蚧壳虫繁殖能力强,夏季高温、高湿天气为虫害高发期,5月下旬~6月上旬其为害最严重。蚧壳虫一般1年发生1~3代,少数4~5代,在若虫转变为成虫前,往往有1个中间期,这一阶段外形呆滞,有的甚至停止取食,这个时间一是每年的惊蛰前后,二是五月底~六月初。此时大多数若虫多孵化不久,体表尚未分泌蜡质,介壳更未形成。
物理防治
如果是刚发生的虫害,可以直接用针、牙签、镊子戳死,或者是直接用牙刷刷掉,不过最好是用牙刷沾上一些肥皂水之后清除,处理的虫子要及时清除。定期施肥, 增强树势及树木的抗性;结合养护管理, 秋季人工刷除枝、干上的越冬若虫;对死株进行集中烧毁,彻底消灭虫源,以免传播;加强修剪, 通风透光, 减少虫害发生率。
过高的湿度往往有利于蚧壳虫发生,幼虫很少死亡,而低湿条件下介壳虫的存活率降低。平均相对湿度低于38%时,卵的孵化率降低89.3%。当湿度低于15%时,幼虫大量死亡,因此,干燥的环境下不利于蚧壳虫害的发生。把多肉植物放在通风的地方,降低湿度,避免虫害。
土壤在使用前要进行高温消毒,土壤里可能会存在蚧壳虫的虫卵,即使新买回来的营养土也不例外,如果不杀死虫卵,那么它们就会孵化出大量的蚧壳虫,多肉植物们也就跟着遭殃了。高温杀虫是最便捷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暴晒消毒法:将土壤用喷壶喷湿后装进黑色塑料袋,把塑料袋系紧,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暴晒1~2周后就可以使用了。因为黑色塑料袋可以吸热,所以暴晒后土壤温度会升高,可以起到高温杀虫的效果。但是在冬季要晒的时间长一点,如果着急使用就不要用这种方法了。
微波消毒法:将潮湿的培养土放在容器中,然后放入微波炉加热10分钟,取出后晾凉,然后就可以使用了。有的花友嫌弄脏了微波炉或者弄得厨房里全是难闻的“土味”。因此建议去日用品市场买那种大碗,可以进微波炉加热的那种容器,然后配一个同样大小的浅盘当盖,直径大小能放进微波炉即可。在加热时盖上盖就没味道,也不会有有害物质蒸发附着在微波炉内了。
开水消毒法:开水消毒是比较方便的消毒方法。将土壤放在洗菜用的那种滤网里面,下面用一个盆接水,然后将开水均匀地浇在植土壤上,这样同样也是起到高温消毒的作用。等到土壤自然干燥后再使用。
生物防治
针对不同蚧壳虫, 利用天敌进行防治。
蚧壳虫的天敌资源丰富,有方头甲、灰唇瓢虫、寡节瓢虫、大红瓢虫澳洲瓢虫、黑缘瓢虫、蚜小蜂、黄金蚜小蜂双带巨角跳小蜂、姬小蜂、扁角跳小蜂、草蛉等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
化学防治
用药时最好佩戴口罩和手套,避免药物对人体造成伤害。
针对蚧壳虫的形态特点, 对该类害虫的防治首选具有超强的内吸和蚧壳虫。
护花神按一定比例稀释后均匀喷洒在叶片上,喷洒2~3次就可以了。也可以用小白药来杀死蚧壳虫,小白药是一种内吸性杀虫剂,在盆里撒上小白药,浇水时药物就会被植物吸收,蚧壳虫吸食多肉植物中带有药物的汁液后就会死亡。
使用浓度在75%以上的酒精擦拭,用毛笔蘸取适量酒精后反复擦拭虫害部位,如果叶片过密,不好擦拭,可以直接用酒精淋受害严重的叶心部位;也可以用醋和水,兑换成1:1的比例,把植株泡进去或者直接擦拭。
用25%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杀,每15天一次,连续2次。
康氏粉蚧,选用力可斯(40%毒死蜱)1500倍或龙丽乐(44.5%氯氰·毒死蜱)1500倍+丝润3000倍防治。
使用农药时最好交替使用,以免产生药害,每隔7至10天喷一次,连喷2至3次,消灭树上若虫效果较好,注意要喷洒到蚧壳虫上,并均匀喷湿树冠内外所有的枝条,以开始有水珠往下滴为宜。
渗透作用的药剂,“蚧必治”750~1000倍液喷施, 药液经树体吸收后, 蚧壳虫吮吸到有毒的树体汁液中毒死亡,杀虫效果好。用药建议在温度较高(要求在28℃~32℃, 因此温度药液传导快, 蚧壳虫易中毒,且该温度下蜡质层变软, 利于药液渗透虫体)的下午使用, 连喷两次, 间隔期为5~7d。对高大、药液很难喷到的树木, 可采用在树干中上部打孔注射“树体杀虫剂”, 药液通过木质部导管输送传导到顶部, 对虫龄大、蜡质层厚及难防治的蚧壳虫效果明显, 操作简单, 防治彻底。
另外在用药剂防治时,尽量避开天敌盛发期喷药,并选用高效低毒的品种,减轻对天敌的伤害。
除掉了蚧壳虫后,记得换土、换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4 10:52
目录
概述
粉蚧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