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拉丁名:Quercus phillyraeoides A. Gray
乔木,高10-20米,胸径达35厘米;树皮灰褐色或灰黑色,厚而表面粗糙,块状剥裂及浅纵裂,内皮浅黄色;侧枝多,近直立而疏散,嫩梢具环列反卷的鳞片状叶;小枝颇长,可达30-100厘米,上举,末端弯垂,灰绿色或粉绿色,圆柱形,具浅沟槽,嫩时沟槽内被毛,后变无毛,直径1.3-1.7毫米,节间长10-18毫米,两端近节处略肿胀。鳞片状叶每轮12-16枚,狭披针形,棕色,上端稍外弯,易断落而呈截平状;节韧,难抽离,折曲时呈白蜡色。花
雌雄同株;雄花序生于小枝顶,密集,长1-3厘米;雌花序具短或略长的总花梗,侧生,球形或椭圆形。球果状果序广椭圆形至近球形,两端截平,长1.2-2厘米,直径约1.5厘米;苞片披针形,外被长柔毛; 小苞片广椭圆形,顶端稍尖或钝,被褐色柔毛,渐变无毛;小
坚果淡灰褐色,有光泽,连翅长5-6毫米。花期3-4月,果期6-9月。
广东、
福建、台湾有栽培。原产澳大利亚,生长于海岸沼泽地至内陆地区。
常栽培作行道树或庭园观赏树。在造林上由于其幼树生长慢,容易产生枯梢现象,对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抗风力较差,而且材质不如上述二种,故大面积造林不多。本种心材褐色,边材白色,为枕木、家具用材,亦可供雕刻或作
牛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