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南大学,实验室于1989年经国家计委批准依托
中南工业大学(已并入中南大学)进行建设,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运行。先后有42名固定人员在实验室工作,其中院士2人, 博士生导师15人,教授及研究员28人。现任实验室主任为黄伯云院士,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左铁镛院士,学术委员会顾问为黄培云院士。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相图计算与材料设计;粉末冶金过程理论与模拟;制粉、成形、烧结与全致密化新技术应用基础研究;粉末冶金新材料制备原理与性能;先进航空刹车副用复合材料;纳米粉末及纳米晶块状材料等。
实验室在将
粉末冶金科研经费约8000万元;获国家级奖励4项,获
省部级奖 25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4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667篇,其中国际会议特邀报告40余篇,出版专著12本。
新型航空
摩擦材料的研制是实验室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实验室根据学科发展、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需要,开辟了航空摩擦材料及摩擦磨损机理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航空制动材料的研制。实验室研制的苏制飞机金属基刹车副,获得了俄罗斯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并通过了加载试验,此举相当于增加了一个新机种,上述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实验室研制出了 型进口飞机刹车副,率先完成了该机零部件的国产化,并拥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为国家重大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此科研成果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在上述基础研究的基础上,实验室通过对
C/C复合材料一系列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成功研制的
波音757飞机
C/C复合材料刹车副,已成功通过地面惯性台试验和装机试飞等各项试验,并已进入领先使用,使我国成为继美、英、法之后,世界上第四个掌握C/C复合材料刹车副制造技术的国家。多种机型碳
刹车盘的研制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刹车盘具有较良好的刹车制动性能,材料性能已达到国际著名的法国SEP公司和英国
Dunlop公司同类产品性能水平。
实验室针对粉末冶金技术的特点和该领域国际发展的趋势,选取了粉末注射成形、粉末
增塑挤压成形和
热等静压三个当前最热门的
粉末冶金近净成形技术,系统、深入地开展了与上述技术相关的粉末流变、塑变科学问题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该领域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粉末冶金
近净成形与全致密化过程流变与塑变问题的研究”通过国家验收,被评审专家一致评为“A级”。项目实施期间,在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共发表学术论文83篇,其中被《
SCI》收录15篇,被《EI》收录35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特邀报告4次。出版了《粉末注射成形流变学》、《TiAl金属间化合物》两部专著。此外,实验室的博士论文“金属注射成形石蜡基粘结剂和油基粘结剂性质的研究”获国家优秀博士论文奖。其相关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申请发明专利4项,基于上述研究成果,开发出8种新产品。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先进水平的金属粉末流变与塑变新技术,对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实验室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工作,6年来,实验室共承担国家“
973”项目5项。材料设计、相图预测作为物理冶金、热化学和
计算机应用的交叉领域,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实验室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和发展了
合金相的热力学模型和相图优化的计算方法,发展了扩散偶技术,建立了在特殊条件材料组织演化过程中模拟的理论框架,这一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此外,实验室在TiAl高温结构材料、高密度
重合金、
特种陶瓷、
温压成形技术、电工材料、高性能汽车
摩擦材料的研制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其中许多科技成果已转化为生产力,实验室已成为不断为
中试生产和产业化提供科技成果的源头,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实验室坚持进行国内外合作研究与广泛的学术交流,及时把握国内外本学科领域先进的学术思想和最新科研动态。实验室自1997年开放以来,实验室共派人出国访问、考察、讲学约17人次,邀请国外专家来室讲学、合作研究约34人次。共主办或协办国际会议8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67次,实验室在2001年成功地主办了“第一届中瑞
粉末冶金研讨会”和“第四届国际
金属间化合物及先进材料研讨会”国际会议,主办或协办国内会议“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海峡两岸粉末冶金研讨会”。此外,实验室现有国内外访问学者12人,已资助的在研实验室开放课题15个。实验室通过访问学者及开放课题的合作研究,已在知名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实验室努力创造条件,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的
粉末冶金专业人才,实验室现有在读硕士生81人,博士生56人,博士后6人,他们已成为实验室的科研骨干力量。
实验室总投资5000余万元,拥有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的现代化主体实验大楼,并具有先进的设备,较好的硬件设施及良好的工作环境,已成为我国从事粉末冶金高层次科研、培养高级人才、进行国内外合作科研的综合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