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潘耒撰。耒字次耕,号稼堂,吴江人。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耒受业於
顾炎武。炎武之韵学,欲复古人之遗。耒之韵学,则务穷後世之变。其法增三十六母为五十母,每母之字横播为开口、
齐齿、合口、撮口
四呼。
四呼之字各纵转为平、上、去、入四声,四声之中各以四呼分之。惟入声十类,馀三声皆二十四类,凡有字之类二十二,有声无字之类二。
国朝潘耒撰。耒字次耕,号稼堂,吴江人。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耒受业於
顾炎武。炎武之韵学,欲复古人之遗。耒之韵学,则务穷後世之变。其法增三十六母为五十母,每母之字横播为开口、
齐齿、合口、撮口
四呼。
四呼之字各纵转为平、上、去、入四声,四声之中各以四呼分之。惟入声十类,馀三声皆二十四类。凡有字之类二十二,有声无字之类二。以有字者排为韵谱,平声得四十九部,上声得三十四部,去声得三十八部,入声得二十六部,共为一百四十七部。盖因等韵之法而又推求以己意,於古不必合,於今不必可施用,亦独成一家之言而已。
李光地《
榕村语录》曰:“潘次耕若肯将其师所着《
音学五书》撮总纂订,令其精当,岂不大快?却自出意见,欲驾亭林之上,反成破绽。以自己土音,影响意揣,便欲武断从来相传之绪言,岂可乎?”是亦此书之定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