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概念形成是一种基本、最广泛的
认知活动之一。类概念形成的过程就是以某种方式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东西作为相同的东西,以便获取知识并且进行预测。也就是说,抽象出不同物体的共同特征,根据
相似性原则,把彼此相似的物体归于相同的类概念。
实质
类概念的形成实质上是一种学习的
迁移,即将原始训练的情境迁移到陌生情境的
认知能力。类概念这个
迁移的过程无疑会运用到
类比推理的能力,
类比推理是人类认知的核心,而且已经逐渐成为当代
认知研究的一个活跃领域。
但是有关学前儿童的类概念形成以及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
类比推理是如何影响学前儿童形成陌生事物类概念的研究更加稀缺。
类比推理对儿童的
认知活动非常重要的,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何越来越多的学者不断对
类比推理的
思维加工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涉及理论研究
20世纪7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家提出各种
类比推理的理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理论的是Gen-tner.D的结构映射理论。
结构映射理论———类比推理的理论支柱
Gentner. D的结构映射理论 (Structure - map-ping Theory) 是当前类比推理中最具有影响力的理论,继她之后的关于类比推理的大多数理论都一定程度上反应、借鉴了她的基本思想。该理论认为类比推理包括了结构的提取与映射过程。所谓映射(mapping) ,就是发现源信息与目标信息之间较一致的某些部分,并从记忆中提取源信息应用到目标信息中,最后产生推理的过程。命题表征是Gentner的结构映射理论的基础,要解决类比推理的问题,先要形成基于问题的关系结构表征,再将表征应用到问题的解决中。结构映射理论认为,在源信息的选择及目标信息的映射过程中,只要已知源信息的范围和一个目标信息的范围就可以在两者之间建构一个比较; 比较就是将源信息的物体节点映射到目标信息,或者是将源信息范围的低级关系映射到目标信息范围。
要理解该理论需要注意的是在类比推理过程中被比较的物体属性未发生映射,映射的是物体共同的内在关系; 高级关系限制低级关系的映射,Gentner称这种现象为“
系统性原则”(sys-tematic principle)。Gentner认为“关系转换”是儿童从依赖表层特征到依赖关系特征,但是儿童的系统性能力是后来才发展起来的,年龄小的儿童和新手往往只注意两者表面内容的相似性,如大小、形状等,成人与专家却关注问题深层结构关系的相似性。
结构映射强调类比的映射,是一种操作性能力的反映,关键是什么事物使得类比加工易化以及系统性是否有利于类比映射。结构映射理论把解决
类比推理的问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排列源信息与目标信息之间的特征、属性、关系;第二阶段,发现源信息与目标信息对应的关系结构;第三阶段,用获取的“工具”来解决问题。根据结构映射理论,一旦获得了源信息与目标信息,映射过程就得以实现事物之间的类比;这个类比的难易程度根据源信息与目标信息的对应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决定,相似性越高,构建映射越容易,反之越难。
层次网络模型———类概念形成的理论模型
Collins&Qullian提出了层次网络模型,该模型认为类概念被分层次地组织成有逻辑性的
种属关系,上位类概念处于最高层次,其次为基础类概念,下位类概念最低,例如动物—狗—沙皮狗。与某一层级类概念相关的特征总是储存在该类概念的层次上。例如“汪汪叫”只储存在“狗”这一层次,不会储存在“沙皮狗”等下位类概念,尽管“沙皮狗”也能“汪汪叫”。
层次网络模型观点体现了经济储存原则:许多项目的真命题基本上只需说明一次,这些命题还能对该网络结构中的某一类概念的新成员进行即时概括,同时也能将新学习的类概念的一般特征及时应用到更为具体的下位类概念当中。例如要判断“沙皮狗能汪汪叫”这一命题是否正确,就要先找到“狗”这个节点,并在这个层次上寻找“汪汪叫”这一特征; 如果找不到,则向上搜索“狗”这一节点,并在这里寻找“汪汪叫”这一特征; 完成搜索后做出判断,既然“狗能汪汪叫”,那么它的下位类概念“沙皮狗”也能“汪汪叫”。
Rosch等人进行的一项研究是为了探究儿童对哪个级别的类概念更敏感的。他们先后给3岁儿童分别呈现玩具,每一次呈现3个,让儿童指出其中哪两个更相像; 每次呈现的玩具都不同,有时3个玩具中有两个属于同一基础类概念( 如两架不同的飞机) ,有时3个中有两个来自同一上级类概念( 如一架飞机、一辆小车) ; 每次呈现中总有一个属于完全不同的类概念( 如一只玩具小狗)。结果发现,当两个玩具属于同一个基础类概念时,有99%的3岁儿童将这两个物体认定为同一类概念; 而当两个玩具同属一个上级类概念时,只有55%的3岁儿童将它们认定为同一类概念。这表明了年幼儿童对基础类概念最敏感。
我国心理学研究者所的相关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在儿童概念发展的时间先后路线上,基础类概念处于较前面的位置。
Markman&Horton使用人工画线图形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基础水平的成绩最好; 在有提示语的情况下上位水平的成绩明显提高,而基础水平的成绩没有变化,说明基础水平类概念是由事物之间的知觉相似性获得的,而上位水平类概念的获得是由语言提示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