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拉尕黑
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地方民间文学
米拉尕黑,又名“月光宝镜”,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地方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东乡族是源于十三、十四世纪的中亚撒尔塔人,融合了当地的回族、汉族、蒙古族、藏族而形成。这一时期各民族的神话、传说高度发达,信仰伊斯兰教的东乡族以经堂语来吟唱这一民族诗歌,巧妙地融合了各民族的文学传统。据有关材料考证,长诗中多次出现的康图巴咋、夷朗姆山等地名曾经是是中亚撒麻尔罕的某些地名,而现如今东乡地区的许多地名如洒勒、阿里玛图、卜隆固等地,最早也是源自中西亚古花剌子漠一代。从诗文中的种种迹象表明,《米拉尕黑》的产生,是以东乡族民族的产生和发展为背景的,它对于东乡族的诠释是建立在历史的沉淀和时代的兴起基础之上的。
相传该诗来源于东乡族穆夫提门宦,是该门宦穆斯林在守灵时念的拜提,因此一般是由村子里德高望重的长者或阿訇来吟诵的。
《米拉尕黑》最早的文字记载保存于清真寺或拱北里的小经文碑帖和古籍 “拜提”中。它起源于13世纪,首次以汉语书面形式出现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甘肃省本土作家赵燕翼以散文体形式整理出来。
文化特征
主要内容
《米拉尕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青年猎人米拉尕黑与玛芝璐(汪玉良创作文本中女主人公名为沙菲叶)姑娘同时在同一片夜空下仰望月亮,米拉尕黑飞箭射月,射下了一片月亮,得到了月光宝镜,看到镜面上还留存着玛芝璐的面容,从此一见倾心。在智者的引领下米拉尕黑离开家乡找到了玛芝璐,并以宝镜定情,然而在婚期将至时,康图城里传来战讯,敌国人侵,家园危在旦夕,米拉尕黑告别玛芝璐走上战场。几年以后,战事平息,而玛芝璐却受到了恶少马成龙的蛊惑,失去了记忆,准备委身下嫁。米拉尕黑连做了三个奇怪的梦,然后在伍宦姆山中老人的帮助下,了解到了玛芝璐遭受的不幸,于是归心似箭。被米拉尕黑的真诚所打动,伍宦姆老人给米拉尕黑指引了方向,米拉尕黑攀上悬崖得到雪马,骑马飞至,从强盗手中解救了玛芝璐,二人终成眷属。
主题象征
以《米拉尕黑》现有的文本比较,故事的情节和人物设置上都有所差异,但却都是以爱情为线索讲述着“英雄回归”的主题。这样的主题在少数民族民间故事中并不少见,如藏族史诗《格萨尔》和蒙古族史诗《江格尔》等,在同样的主题下,《米拉尕黑》作为东乡族的史诗,对于相同的民族情怀和精神,在故事情节和英雄人物形象的渲染方面做出了不同的诠释。一般的叙事诗中,对于英雄人物的出场总有层层铺垫,比如格萨尔出生时,有着神鸟的守护,更有龙女为其母,而在《米拉尕黑》中,对于英雄米拉尕黑的出场仅用了四句诗,即“人们喜欢冷夜里的火焰,它能悄无声息地给人温暖,米拉孕黑身上没有生火的炉盘,在人们心中他就像火焰般”,简单地诠释了米拉尕黑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形象,使得故事和人物更具有真实性,更彰显了米拉尕黑区别他人的英雄特质。
在“英雄回归”这一大的主题下,长诗《米拉尕黑》也分别诠释了多个不同的主题。比如在“惩罚”这一章节中,米拉尕黑与强盗斗智斗勇,最终救出了心爱的姑娘,这一章节独立地表现了“英雄救美”主题。在整个故事流程中,梦的启示一直是贯穿于整个故事发展的,而这种“感梦主题”使得故事更具有神秘色彩。除此之外,与许多民间传奇故事一般,《米拉尕黑》中也渗入了“幻变主题”,如玛芝璐在面对强盗逼婚时,“撒豆成冰雹”“落筷成森林”来逼退强盗,这样的变幻相对于神话故事中幻化成草木虫鱼要来得简单,但这也不失为一种幻变的主题表达。
长诗中塑造的米拉尕黑作为民族英雄,为后人所赞颂,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这个民族的血性。他面对困难时总能在信仰的支持下突破重重险境,譬如在“雪马”章中描写的那般“只是伍宦姆山没有路,四面的悬崖鬼见了都要心寒,崖上的怪石岩上,毒蛇猛兽在那里寻欢作乐”。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米拉尕黑顺着伍宦姆老人的指引,为救心爱的未婚妻,突破重重障碍,找到雪马。这里的“雪马”似乎是一种神圣的象征,假设以东乡山区的贫瘠环境来相比伍宦姆山,那么信仰就是我们的“雪马”,是能战胜一切的保障,在这一层面上,米拉尕黑便成了撒尔塔人的典型代表,是一个民族的神。
人物形象
长诗《米拉尕黑》中塑造形象的特色也是可圈可点的,这首诗中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有青年猎人米拉尕黑,善良姑娘玛芝璐,长者伍宦姆老人等,这几位主要人物的设计也是各有特色的。
米拉尕黑作为整个故事中的核心人物,出场并不像民间传奇故事中英雄人物般隆重,相反在这一桥段并没有做出过多的渲染,米拉尕黑只是以一个青年猎人的身份出现,而故事中对于米拉尕黑传奇性的描写,莫过于通过“猜梦”和“解梦”的过程。当战争接近尾声时,米拉尕黑在田野里躺下睡觉的时候,一连做了三个奇怪的梦:“头一个梦呀,他自家院子里的‘持者’,蹊跷得很,却开在别人家的后院里。第二个梦呀,他自己家里的金马驹,蹊跷得很,却拴在别人家的马厩里。第三个梦呀,他自家坐在灶房里的炊烟,蹊跷得很却冒在别人家的烟囱里。”
通过这三个奇怪的梦,故事的发展又引出另一个富有传奇性的人物——伍宦姆老人。对于这个角色的塑形,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既“饱读《古兰经》而谙熟人生哲理的长者”,他就像一盏明灯指明了米拉尕黑迷茫的方向,为他解开了梦的谜团:“奸奸心加上老婆舌, 头一个梦呀,你那亲人家里,来了个巧言令色的媒婆。老狐狸给鸡摆阔绰,第二个梦呀,你那亲人家里,强盗送来了定亲的礼物。燃着的湿柴冒黑火,第三个梦呀,你那美丽的亲人,被强盗拴在马背上驮着。”又指引着米拉尕黑经历了重重考验,找到雪马,最终救出玛芝璐。这样一个神秘的角色设计,对于整个故事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他的存在则暗示了伊斯兰教信仰和古兰经的启示正是解救我们纯朴善良的东乡族人的唯一方法。
长诗中另一核心人物就是美丽善良的玛芝璐了,正如诗中所说:“人们喜欢晶亮的月亮,她有着深情似海的脸面,玛芝路姑娘身上虽不长鲜艳的花瓣,在人们眼里却永远像明月一般。” 在族人心中,她就是美的象征,而且在这里以“明月”来比喻她,更是别有一番喻义的,在伊斯兰教中,明月象征着宁静、祥和美丽,而在穆斯林文学作品中,用月亮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也是最贴切不过的,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玛芝璐不仅是这个民族淳朴善良的代表,更是圣洁的穆斯林女孩的典型代表。
除了这些人物形象,《米拉尕黑》中也设计了许多超自然的形象,如明月、风月宝镜、雪马、猛虎、大鹰等,这些形象不仅是为了给故事情节增加必要的险境,凸显主人公的神勇,更是对人物性格和心理因素的深入窥探,其中明月、雪马等形象更是从宗教的角度牵引,使得长诗更具神秘色彩,这也是苏非文学中惯用的手法。这些非人类的角色设计使长诗更添了些许另类的美。
传唱方式
《米拉尕黑》对于唱诵人的要求非常之高,不仅要有一定的宗教修为,更要有坚定的信念。现今,据说东乡穆夫提门宦有长者能吟唱这首叙事长诗,但从不轻易在外人面前吟唱,而据有关资料显示,东乡县那勒寺的马舍木阿訇能吟唱整篇。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米拉尕黑》不仅在东乡族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上也有一席之地。
传承状况
《米拉尕黑》这种独特的传承艺术,在民间文学范式中并不多见,它的特殊性不仅是对于东乡族民族特性的诠释,更具有非凡的艺术特性,但是由于它对于传唱人的要求相对比较高,现今它的传唱并没有得到更好的继承。首先它是以东乡语吟唱的,而完成整个故事的吟唱需要长达十数个小时,现如今东乡语的流传在交通方便的地区已经开始变异,据了解现今在东乡地区会说东乡语的东乡族人只占70%,而听过《米拉尕黑》的更是少之又少。
传承人物
马虎成,男,1953年7月出生。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东乡族自治县文化馆获得“米拉尕黑”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米拉尕黑项目评估合格,东乡族自治县文化馆获得“米拉尕黑”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社会影响
衍生作品
20世纪80年代,东乡籍诗人汪玉良又以民间资料将其改编创作出叙事长诗《米拉尕黑》,讲述了民族英雄米拉尕黑与姑娘莎菲叶的爱情故事;同一时期,临夏州民族歌舞团又根据《米拉尕黑》的故事情节,创作出了舞剧《月光宝镜》。
2024年7月22日晚,由东乡县委宣传部主办、县文化馆承办,本土民间艺术组织及人员参演的东乡族英雄史诗歌舞剧《米拉尕黑》在临夏大剧院精彩上演。
参考资料
米拉尕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26 14:05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