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尔·佩特罗维奇·西蒙诺夫(俄语:Михаи́л Петро́вич Си́монов,1929年10月19日-2011年3月4日),俄罗斯飞机设计师,曾任苏联苏霍伊设计局总设计师。俄罗斯战斗机Su-27的设计者就是有着“俄罗斯英雄”称号的西蒙诺夫。
生平简介
西蒙诺夫中学毕业后报考著名的航空学校,家人坚决拒绝了他的要求。西蒙诺夫最后被迫选择了
新切尔卡斯克工学院。
大学即将毕业时,西蒙诺夫申请转学到莫斯科航天研究所,但被该所拒绝。后来辗转来到了位于
乌拉尔的喀山航空学院,1953年,他联合喀山航空学院的同学创建了大学生
滑翔机设计局,设计、建造出世界领先水平的全金属结构滑翔机。西蒙诺夫引起了
乌斯季诺夫的注意。1959年,苏共中央决定在其组建的设计局的基础上成立国家滑翔机设计局。
1970年,接受
帕维尔·奥西波维奇·苏霍伊的领导。并进入全苏闻名的苏霍伊设计局工作,他就主持了苏—24
战斗轰炸机的研制工作。
苏霍伊设计局正收集和整理关于F—15的资料继而确定与之相适应的苏联新一代
歼击机,
苏霍伊找到了西蒙诺夫。西蒙诺夫的优异表现折服了设计局的领导,为苏霍伊设计局提供了最详尽的报告,1975年9月15日,西蒙诺夫担任苏霍伊设计局总设计师,主持新型前线歼击机的设计、研究、制造工作。
西蒙诺夫的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为苏霍伊设计局工作,1991年前后,
俄罗斯联邦经济举步维艰,由于西方财团要求并购苏霍伊设计局,俄罗斯联邦副总理丘拜斯制定了整体出售方案划,以相当低廉的价格出售
苏霍伊设计局。西蒙诺夫紧急打电话给丘拜斯,力陈出售苏霍伊设计局会对
苏维埃航空工业体系引起的地震式后果。但是遭到坚决拒绝,丘拜斯坚称
叶利钦的命令已经签署。西蒙诺夫又找到国防部长,但最终无法挽救苏霍伊设计局被出售的命运。
少年时代
1929年10月19日,米哈伊尔·西蒙诺夫出生在位于俄罗斯西南方亚速海边上的顿河畔罗斯托夫,父亲彼得·瓦西里耶维奇和母亲薇拉·米哈伊尔欧维娜都是当地的年轻教师。1933年彼得考上了莫斯科国立大学的研究生,一家人(包括比米哈伊尔小两岁的弟弟维亚切斯拉夫)因而移居到首都莫斯科附近的贝科沃镇。他们的住处正对着几公里外一座机场的跑道,小米沙(米哈伊尔的昵称)从家里就能经常看到飞机起降的情形,那些御风来去的“大鸟”让他在懵懂好奇中对飞行产生了最初的兴趣。不过这样的童年没有持续很久,父亲从莫斯科大学地质系毕业后被分配到遥远的哈萨克斯坦勘探矿藏,西蒙诺夫一家又随着搬到靠近中国的阿拉木图。上学后,西蒙诺夫经常泡在图书馆里如饥似渴地阅读着面向青少年的航空书刊,其中有一本关于飞行失误的书使他了解到飞机设计的重要性,于是很早就决定了自己将来的志向——成为一名飞机设计师!
在老师的指引下,西蒙诺夫加入了青少年航模组织,根据杂志上的资料制作飞机模型,从中不仅学到了飞行原理,也学会了耐心细致和坚持不懈。西蒙诺夫在学校期间就特别喜欢航模活动。15岁时,他被任命为少年宫航模室主任。
纳粹德国突袭苏联后,父亲彼得也应征入伍,作为一名红军中尉开赴前线,后来在1942年11月进行的斯大林格勒反击战中牺牲。除了失去亲人的痛苦,战时的艰难环境也让西蒙诺夫不得不放下心爱的航模,帮助母亲操持生活。二战结束后,西蒙诺夫兄弟跟随母亲回到罗斯托夫州的卡缅斯克-沙赫京斯基投靠外祖父母。他们发现附近有个堆放废弃飞机的场地,平时一有机会就跑去摆弄残破的机翼和发动机等部件,继续探究着飞行的奥秘。
然而家庭的悲剧再度降临,1947年弟弟维亚切斯拉夫遭遇车祸不幸身亡,外祖父母也相继过世。为了便于照顾连遭打击又体弱多病的寡母,此时已经高中毕业的西蒙诺夫只好放弃报考心中的圣地——莫斯科航空学院的机会,选择离家较近的新切尔卡斯克理工学院,就读于汽车设计专业,入学第三年就获得了斯大林奖学金。课外时间他热衷自行车运动,经常参加各种比赛,在锻炼身体之余也磨练出拼搏到底的意志品质,这些都将使他受益终生。
青年时代
西蒙诺夫在大学四年级时提出申请,希望能转到莫斯科航空学院深造,遗憾的是未获批准。他又把目光转向位于鞑靼斯坦共和国的喀山航空学院(KAI),这里有以研制轰炸机和运输机闻名的图波列夫设计局的分部,也是苏联重要的航空科研和生产基地。1951年他如愿进入喀山航空学院,开始学习飞机结构专业。在此,西蒙诺夫如鱼得水,再次以优异的成绩拿到奖学金。1953年学院组建滑翔机俱乐部,主持者为沃罗比耶夫教授。设计工作的实际组织者就是大学生西蒙诺夫。次年西蒙诺夫毕业后留校担任助教,负责管理飞机结构实验室。滑翔机俱乐部在1956年转变为苏联的首个学生设计局,后来又在此基础上创建了航空运动设计局,西蒙诺夫凭借过人的才干和精力成为这个设计局的主要组织者及设计师。
在学院教授的指导下,以西蒙诺夫为首的一群年轻人从实践中逐步摸索,研制出苏联第一种全金属结构的滑翔机KAI-6,以及KAI-11、KAI-12、KAI-14、KAI-17和KAI-19等一系列后续机型。苏联的航空运动员驾驶这些性能优良的滑翔机创造了不少飞行纪录,在各种国际比赛中也夺得过100多个奖项。其中包括后来全苏联最流行的封闭型滑翔机“滨海人”KAN-12,仅在阿尔谢尼耶市就生产了800架。
1969年一次到莫斯科的出差成为西蒙诺夫事业上的转折点,当时的苏联航空工业部部长彼得·戴门提耶夫颇为赏识这位年富力强的后起之秀,当年6月就把他从喀山调到莫斯科。西蒙诺夫先是被任命为多尔戈普鲁德内自动化设计局的第一副总设计师,几个月后又被派往飞机设计“怪杰”罗伯特·巴尔蒂尼(意大利籍的飞机设计师,1923年来到苏联参与航空建设,设计过多种概念超前的轰炸机、水上飞机和地效飞行器)手下协助设计工作,还担任过塔甘罗格飞机制造厂的分厂负责人。1970年,刚过不惑之年的西蒙诺夫进入
苏霍伊设计局,在该局创立者、航空界泰斗级的总设计师帕维尔·
苏霍伊领导下工作,从此开始了与苏霍伊的不解之缘。
中年时代
作为苏霍伊设计局的副总设计师之一,西蒙诺夫独立承担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完成T-6即
苏-24原型机的飞行测试,这种带有可变后掠翼的双座双发战斗轰炸机刚在1970年1月进行了首飞。
西蒙诺夫带领试飞队伍先后进驻莫斯科郊外茹科夫斯基的拉缅斯科耶机场和里海附近的阿赫图宾斯克空军基地,对原型机展开全面测试。经过4年的努力,苏联第一种全天候攻击型战机
苏-24通过了全部测试,开始正式投产装备部队。由于苏-24的成功,包括西蒙诺夫在内的苏霍伊团队获得了1976年度的国家级奖励——列宁奖。接着,他又参与了
苏-25单座近距攻击机的研制和改进工作,而真正让西蒙诺夫攀上事业巅峰的则是一代典范之作——被北约组织称为“侧卫”的
苏-27战斗机。
苏-27是苏霍伊设计局为抗衡F-15等西方第三代战斗机而启动的重点项目,研制代号为T-10,要求具备优异的飞行特性和作战能力。西蒙诺夫虽然不是最初的设计者,但对苏-27的最终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T-10项目中,西蒙诺夫负责对飞机的整体结构进行系统分析和优化。由于工作出色,他在1975年9月15日苏霍伊去世后不久就被提升为该项目的主管设计师。
1977年5月20日第一架T-10原型机首次升空。不过,随着试飞科目的增加,原先的设计方案也逐渐暴露出许多缺陷,第二架原型机就因操作系统故障导致机毁人亡。种种问题使T-10验证机在试飞中表现出来的性能完全无法让人接受,无论是机动性还是航程都远远不能达到要求,把飞机设计彻底推倒并重来一次就成为了必须要考虑的选择。但当时的苏联航空部领导和军队、包括T-10总师都不支持这样的做法:除了政治影响、面子问题,还有就是这个项目已经花了太多的钱,用掉了太多的时间了。
然而坚定无畏的西蒙诺夫和他领导下的志同道合者们,在1976年第一架T-10验证机才刚刚制造出来的时候,就在中央流体院的指导下研究并建立了新型气动布局并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工作。西蒙诺夫在寻求航空部副部长西拉耶夫的支持时,面对“你确信无他路可走吗?”的疑问时,做出了这样的回答:“当然,我确信尽管也有其它途径——批量生产成百上千的平庸飞机,如果不打仗,谁也不会知道他们的平庸;但我们工作在艰难时期,这时我们的武器必须是水平最高的,因此没有其他出路。”全新的方案仍然继承了T-10系列的编号,被命名为T-10S,设计工作在1979年全面展开;除了主起落架的轮胎和弹射座椅以外,所有的原始设计都被推翻了。
虽说把苏-27的研制工作推上了正轨,但在设计局内部,西蒙诺夫与苏霍伊的继任者、资深的总设计师叶夫格尼·伊万诺夫之间的分歧却在加深。为了避免对项目的运转带来不利影响,1979年上级机关将西蒙诺夫暂时调离苏霍伊设计局,改任航空工业部中负责科技事务的副部长。离开设计图纸去处理公文报告并不是西蒙诺夫的兴趣,不过在这个位置上他倒是可以接触到国内外航空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专注研究现代空战的发展趋势,更加坚定了以超机动性夺取制空权的信念。苏联入侵阿富汗后,他还在1981年秘密前往一线部队,协助提高刚刚投入实战的苏-25攻击机的作战能力,并因此获得了劳动红旗奖章。
1983年1月,西蒙诺夫重返苏霍伊设计局,担任该局第三任总设计师,继续领导苏-27的后续发展。
3个月后,已经脱胎换骨的T-10S原型机首飞成功。尽管后来又出现过试飞事故和生产延误,但当苏-27通过最终考验正式服役后,事实证明西蒙诺夫当初的坚持是正确的。
作为一种重型截击机,苏-27以利落高效的气动外形,结合强大的动力、航电和武器系统,获得了令人惊叹的机动性能和作战威力,并具有不断提升的巨大潜力,迅速成为苏联及后来俄罗斯空防力量的中坚。为了挑战F-15曾保持的世界飞行纪录,西蒙诺夫特别改装了一架T-10S原型机,将其编号定为P-42,以纪念1942年在卫国战争中捐躯的父亲彼得。这架P-42号机在1986至1988年间连续创下27项爬升速度和高度等类别的飞行纪录,将对手远远抛在身后。
1989年6月15日,当俄罗斯战斗机Su-27在法国布尔歇上空首次进行令世人轰动的飞行表演之后,
路透社评论道:“俄国人凭借其象蛇一样的战斗机夺取了美国战斗机的空中霸权。该机优良的结构和易操纵性能拆服了在场的专家们。”苏-27一鸣惊人,飞行员普加乔夫演练的“眼镜蛇”特技动作震撼了来自全世界的观众。英国《星期日电讯》刊载来自布尔歇的报道中写到:一名美国空军飞行员站在这加威风凛凛的“弗兰克尔”(即Su-27)面前,对飞机结构赞叹不已。他说:“如果我在空战中遇上这样一架飞机,那我别无选取择——只好跳伞逃命了。”而另一家政治经济周刊《经济学家》则概括说:“所有西方设计家和空军的梦想的下一代高机动战斗机已经问世,只不过在围墙的另一边。”
此后,无论是与F-15的模拟对抗,还是西方飞行员的体验驾驶,都让“侧卫”声名大噪,而以苏-27组成的飞行表演队更是成为各地航展上的绝对明星。被誉为“苏-27之父”的西蒙诺夫造就了军用飞机史上一个炫目的里程碑,也为苏霍伊设计局迎来了新的辉煌。
暮年时代
在他的指导下,苏霍伊设计局从苏-25和苏-27的基本型号出发进行了一系列的挖潜改造工作,接连推出了双座教练型、多用途型、能在航空母舰上起降的舰载型等各种新改型,以及研制下一代的
S-37(后来称苏-47“金雕”)前掠翼先进战斗机,持续增强着自身的竞争力。
然而,1991年苏联的解体几乎是一夜之间就把整个庞大的航空工业体系推到崩溃的边缘。在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来自国家的拨款和军方的需求急剧下降,导致苏霍伊设计局徒有优秀的人才和技术却缺乏足够的资金,连给员工发工资都出现了困难。面对严峻的生存危机,身为当家人的西蒙诺夫再次以顽强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一方面在设计局内部进行调整改革以适应市场化的需要,另一方面积极寻求扩大产品出口。尽管苏霍伊的战机在苏联解体前就已开始外销,但那时还属于政府行为。为了争取到更多的出口许可,西蒙诺夫不得不在相关部门之间奔走游说,甚至想办法找机会向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当面陈情,并主动参与跟潜在客户的谈判。经过多方努力,苏-27系列战机陆续获得大笔国外订单,一度超过俄罗斯军工对外贸易额的一半,在国际市场上堪称与享誉已久的AK-47卡拉什尼科夫突击步枪齐名的俄式经典武器。
抓住了出口契机,西蒙诺夫带领苏霍伊设计局渡过难关,不仅为国家换回了急需的硬通货,还为今后的发展保存下科研、生产和试飞等环节的骨干力量,也比其它国有航空企业更快地完成市场化转型并成功地保住自己的独立地位。重新站稳脚跟后,西蒙诺夫继续把蛋糕做大,从苏-27演化出苏-30、苏-33、苏-34、苏-35等多种先进改型,打造成一个羽翼丰满的苏式战机家族。1992年苏霍伊与米格等俄罗斯航空企业共同参加英国范堡罗航展,在接受西方媒体采访时,西蒙诺夫说道:“美国人总认为苏霍伊的苏-24是要应对他们的F-111,苏-25是要跟A-10比试,而苏-27是为了挑战F-15。这些都是胡扯!苏霍伊研制这些飞机的唯一目的就是要赢得与米格总设计师别里亚科夫的竞争。”这番话充分表现了他的幽默与自信。
即便在军事航空领域已经树立起响当当的名声,西蒙诺夫也没有一味抱着“侧卫”吃老本,而是把眼界扩展到民用飞机市场。早在1980年代初,他就组织了一支精干的设计队伍,包括莫斯科航空学院的学生在内,专门研制小型运动飞机。利用年轻时的经验,西蒙诺夫还创建了苏霍伊飞行俱乐部,培养航空运动人才。之后的10多年间,具有超高机动性和灵敏操纵性的苏-26、苏-29和苏-31在苏霍伊飞行员的驾驭下,相继在世界特技飞行界打出了知名度,先后夺得过300多个比赛奖项,并批量出口到欧美国家,扩大了苏霍伊的影响力。
进入花甲之年,西蒙诺夫逐渐退居二线。当年他在喀山航空学院撰写的毕业论文是关于远程战略轰炸机的课题。西蒙诺夫曾提出研制超高速客机,包括8~12座的S-21和40座的S-51,时速可达两倍音速,从首都莫斯科飞到远东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只需4小时。此外,他还规划了堪比空中客车A380的大型客机KR-860“俄罗斯之翼”,一次可搭乘860~1000人,用于进军远程国际航线。遗憾的是这些雄心勃勃的项目因各种原因至今未能变为现实,不过象苏-80多用途运输机和“超喷气”100支线客机这样的民用飞机在21世纪初都已经进入了商业市场。
由于事业上的杰出成就,西蒙诺夫在国内外都赢得了至高的声誉。在苏联时期,他就以苏-26和苏-27项目获得过两次国家级奖励,1995年又被授予俄罗斯科学发明最高奖——舒霍夫金质奖章。1998年他被美国《航空周刊与空间技术》杂志评为“年度传奇人物”,他的名字登上了美国华盛顿的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名人堂。1999年西蒙诺夫因对国家做出卓越贡献而荣获俄罗斯联邦英雄称号和金星勋章。
2004年在他75岁寿辰时,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普京发来贺信,赞扬他是“国家骄傲的象征”。作为技术科学博士、莫斯科航空学院教授、国际和俄罗斯工程科学院院士,西蒙诺夫不仅身体力行常年活跃在科研的最前沿,也一贯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为发展成航空联合体的苏霍伊和俄罗斯航空工业留下了宝贵的遗产,被继任者和同行们称为“代表了航空史上的一个纪元”。就在他去世的前一天,苏霍伊研制的第五代战机PAKFA的第二架原型机首飞成功,延续着他谱写的蓝天乐章。
身后
西蒙诺夫与妻子卡彼托丽娜·西蒙诺娃共同生活了近半个世纪,育有一子一女,共有5个孙辈。
2011年3月4日,著名的俄罗斯飞机设计师米哈伊尔·佩特洛维奇·西蒙诺夫(Mikhail Petrovich Simonov)因病在莫斯科逝世,享年81岁。他去世后被安葬在莫斯科最著名的新圣母公墓,与众多的俄罗斯知名人士长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