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厂
进行稻谷加工的工厂
米厂就是进行稻谷加工,生产大米的工厂。一般叫作米坊。里面都基本是配置米机,面粉机,打谷机等。
品种介绍
稻谷籽粒由稻壳和糙米两部分组成。稻壳包括内颖、外颖、护颖和芒。内外颖相互钩合包住糙米,其钩合强度随稻谷类型不同而异,通常灿稻谷比粳稻谷钩合强度大,脱壳因难。脱壳后的糙米由皮层、胚乳和胚三部分组成,皮层与胚乳结合紧密。特殊处理去皮后才能成为成品大米。
发展历史
中国上古时代已开始用杵和石臼舂米。明朝末年(1637)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对稻谷加工作了较详细的记载:“凡既砻则风扇以去糠秕,倾入筛中,团转,谷米剖破者浮出筛面,重复入砻”,“凡稻米既筛之后,入臼而舂”。从中明确指出砻谷和碾米要分开进行。当时使用的稻谷加工的器械和工具有:风车、木砻、土砻、杵臼、水碓、石碾和手筛等。生产规模基本上限于手工作坊。在19世纪末,中国沿海地区相继出现了机制米厂,主要加工机械都是从国外引进的。1949年以来稻谷生产和加工技术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原有的米厂进行了技术改造和扩建,并新建了一大批中、小型米厂,砻谷机、碾米机和除尘等设备都得到了更新,发展了新技术和新设备。国外的稻谷加工新技术是从18世纪开始的,最先在欧洲开始使用机械碾米,到19世纪才出现应用铁辊碾米机的大米加工厂。20世纪50年代采用了新型高效喷风碾米。80年代,稻谷加工技术正朝着高效、多功能、密闭式小型组合机和单机自动控制的方向发展,逐步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产品除普通大米外,还生产档次较高的免淘洗米、胚芽米和营养强化米。
参考案例
湖南省永州市(原零陵地区)米厂的发展史:
清末,零陵地区境内加工稻谷沿用石臼舂、堆坑踏、石碾磨、竹砻推等传统方式进行,一石稻谷加工大米四斗五升。
民国初期,境内开始引进碾米机加工稻谷。民国30年(1941),祁阳、零陵两县各有碾米厂两家。当年加工军粮谷535.3万石。民国33年(1944),日军犯境,官办的和外地民办的大米加工厂迁走,本地的米厂倒闭或停业。民国38年(1949),境内无机器碾米厂。1949年底,全区解放时,稻谷加工仍是土法,供应军队、机关干部和市民的大米,委托米商和手工业市民及四乡农民加工。1950年5月,中国粮食公司永州分公司组织作坊百余家用传统方法加工大米,每百斤稻谷加工后收中熟米67斤,是年全区加工稻谷650吨。其时,政府一面积极筹建国营米厂,一面扶植私营米厂。1950年建立的国营米厂有专区的胜利机米加工厂、东安县电厂大米加工和道县利民碾米厂,当年共加工大米1745吨。1952年,全区有国营大米加工厂9家。私营米厂1950年建立的有零陵县城联丰、新丰两家碾米厂,1952年有工联、合作两家私营米厂建成投产。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后,对私营米厂采取统一管理、委托加工的形式开始实行改造,6家私营米厂先后停办3家,至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3家。1954—1955年,蓝山大米厂、新田大米厂建成投产。1957年,全区国营大米加工厂加工大米1.84万吨。1959年5月1日,地区在冷水滩筹建的大型米厂“五·一”米厂建成投产,年加工能力4万吨,占全区加工能力40%。1965年,全区国营大米加工厂增至13家(未含祁阳,下同),年加工能力达9.75万吨,是年加工大米3.83万吨。其间农村社队使用小型碾米机,土法加工逐步淘汰。1966年后,全区外调(出口)大米的任务逐年增多,大米加工量增大。是年全区加工大米6.72万吨,比1965年增加2.89万吨,增长75.4%。70年代初加工援越大米,1971—1975年共出口大米17.3万吨。1978年,全区大米厂达21家,加工大米9.78万吨,比1966年增加3.06万吨,增长45.5%。每百斤稻谷平均出米率70.8%,加工每吨大米成本4.53元。1979年,全区外调粮食减少。是年,全区加工大米2.89万吨,比上年减少6.89万吨。1980年后,加工大米转向注重经济效益,同时利用国营米厂设备优势,开展代农加工。1986年,全区国营米厂(包括祁阳县)26家,加工大米13.04万吨。1988~1989年,全区加工大米分别为11.9万吨和9.84万吨。1990年后,私营小型碾米厂加工大米逐渐涌进市场,国营米厂加工量逐步下降。区内各基层粮食企业组建成套组合米机的小型米厂34家,开展代农加工,1991年加工大米2.38万吨。1995年,全区基层粮食企业米厂发展到7l家,是年全区加工大米lO.81万吨,其中71家小型米厂加工5.96万吨,占54.7%;14家独立核算米厂加工4.85万吨,占45.3%。
自1970起,著名的粮食工业专家、除尘技术专家、高级工程师何抗夫,在零陵地区(永州市)米厂设计和建设、米厂相关设备研发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他1945年1月25日出生于湖南省益阳桃江县。1970年7月,毕业于郑州粮食学院(现河南工业大学)。历任零陵地区粮食局工业科科长、地区粮食局副局长、永州市粮食局总工程师、正处级调研员等职务。1987年,当选中国粮油学会、省商学会、省饲料工业学会会员理事;自1988年,连续20年被选聘全国粮食气力输送专业委员会常委、客座教授; 2000年当选新华通讯社香港分社技术顾问。国内外粮食系统竞相聘其为技术顾问,尊称其为“何老总”。他曾被评为湖南省“先进工作者”、“优秀科技工作者”、“技术开发先进个人”。
他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编写有大米加工和除尘技术资料11万字,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46期,发表国家级论文10余篇,省级论文7篇,获得各级“优秀论文奖”多篇。《米厂除尘及高效反吹除尘新技术》被新华通讯香港分社编入《世界专利与技术》精选。他经常出席国内粮食工业会议。1988年来,在全国气流输送学术会上连年发表论文,并受聘到全国各地讲学,实地教学,深受欢迎,在全国同行中享有较高声誉。他坚持发扬团队精神,与同事、技术人员、工人一起攻关,成功地攻克大米加工谷壳分离、谷糙分离、产量、电耗、胶损、碎米等6大技术难题,研制成功“LGF-01型谷壳分离装置”、“一砻一机米厂风运技术”、“一砻两机米厂除尘技术”、“NIJ15型组合米机”、“TBLF系列高效反吹除尘器”等重要工业流程、设备和技术,简化了大米加工工艺,各项指标超过国家标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他设计建设和指导改造米厂30多个、饲料厂6个(包括多个国家储备粮库),其主持和参与设计的粮食企业、粮油机械企业遍布湖南省各地市,如湖南的永州、长沙、湘潭、衡阳、常德、岳阳、株洲等地市,以及四川、广西、广东、黑龙江、江苏、浙江、上海、北京、河南等省市。
乡村 :
米厂村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黄各庄镇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10 17:06
目录
概述
品种介绍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