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尾龙
甲龙科篮尾龙属动物
篮尾龙属(属名:Talarurus)意为“柳篮尾巴”,是种大小接近河马的甲龙类恐龙,拥有重型装甲与尾槌,是由苏联古生物学家叶甫根尼·马列夫(Evgeny Maleev)在1952年所命名。
生物学特征
篮尾龙的头颅骨长度接近24厘米,宽度接近22厘米,身长估计为4到6米。前掌有5根脚趾,后掌有4根脚趾。其他的可鉴定特征包含背椎的下骨突横向宽广,以及沟槽状皮内成骨(Osteoderms)。
Vickaryous等人的2004年研究发现晚白垩纪甲龙科分为两个演化支,分别为北美洲亚洲的演化支,而亚洲演化支的最古老物种是篮尾龙属。
发现历史
篮尾龙的化石是在蒙古戈壁沙漠东南部的Bayn Shire地层所发现,Bayn Shire地层的年代为晚白垩纪时期,约9800万年前到8300万年前。科学家们推论篮尾龙的栖息地为低地、泛滥平原。为了更确定篮尾龙的生存年代,必须借由比较相似地层的恐龙化石。但全球目前的晚白垩纪早期地层很少发现陆地动物。
篮尾龙的化石是在50年代由苏联挖掘团队所发现,目前已经发现至少5个个体标本,包含两个不完整头颅骨、一个接近完整骨骸、以及许多皮内成骨(Osteoderms)。篮尾龙的化石是蒙古所发现最完整的甲龙类化石之一。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12 23:05
目录
概述
生物学特征
发现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