箪食瓢饮(拼音:dān sì piáo yǐn)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成语最早出自于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雍也》。
成语出处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雍也》)
后人据此概括出成语“箪食瓢饮”。
成语故事
颜回家中很穷,但他勤奋好学,每天清晨起床读书,经常要读到夜深人静时才入睡。他的生活起居十分简单,住在一条简陋的小巷子中,每天吃的是一箪饭和一瓜瓢水,但他一直很乐观,从来没有为此担忧过。
有一次,孔子带着一些学生周游列国,在路过匡邑的时候,突然遭到匡人的围困。事后,颜回赶到孔子身边,孔子说:“颜回,我以为你已经死了呢!”
“先生在,我怎么敢死呢!”颜回说。
孔子听了,非常感动。在周游列国回到曲阜后的一天,孔子对颜回说:“颜回,你家里穷,房子也小,为什么不去求个一官半职呢?”。
颜回回答说:“学生有些薄田,虽然收入不多,但吃穿已经够了,而且还有琴瑟可以娱乐,只要能学到老师的道德学问,何必出去做什么官呢?”
孔子感叹地对学生们说:“颜回真是有贤德啊!吃的是一竹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那么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忍受不了他却十分乐观!他真是一个贤德的人啊!”
成语寓意
虽然生活条件很贫苦,但颜回却安贫乐道、自得其乐,追求心灵上的充实,因此孔子称赞其是贤德之人。古往今来,许多人拥有华屋美车、锦衣玉食,却并未感受到幸福快乐;反而有的人,身居陋室,一箪食,一瓢饮,却依然能够乐在其中。因为这些人所追求的,并不是物质财富的充足,而是修身立德,为家庭、为事业、为自己崇高的理想而努力奋斗。现实生活中,人们要学习颜回淡泊名利、专心求学、安贫乐道的品质与意志。
成语运用
“箪食瓢饮”在句子中可充当主语、宾语;旧时常用来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后多指清苦的生活。
东汉·
班固《汉书·卷九一·货殖传·子赣传》:“颜渊箪食瓢饮,在于陋巷。”
唐·
韩愈《与李翱书》:“彼人者,有圣者为之依归,而又有箪食瓢饮,足以不死,其不忧而乐也。”
唐·
李延寿《南史·张邵传》:“布衣韦带,弱年所安,箪食瓢饮,不觉不乐。”
唐·
房玄龄等《晋书·司马孚传》:“汉末丧乱,与兄弟处危亡之中,箪食瓢饮,而披阅不倦。”
现代·
老舍《新时代的旧悲剧》:“箪食瓢饮,那乃是圣道,我不能以此期望你们。”
成语辨析
箪食瓢饮—节衣缩食
“节衣缩食”的意思是省吃省穿,形容节俭。“箪食瓢饮”与“节衣缩食”都可用来形容生活简朴,但有区别。“箪食瓢饮”指的是简陋的饭菜;“节衣缩食”指的是不管是穿衣还是饮食都有一定的节省。“箪食瓢饮”多用来形容读书人安于清贫的清高风格;“节衣缩食”多用来形容家境不好的人会过生活。